隨後的幾個小時裏,火山先後猛烈噴發了6次之多,炙熱的火山雲團席卷了整個龐貝地區。處於死亡邊緣的人們呼喊著,掙紮著,乞求庇佑之神的降臨,可惜這次黑暗真的降臨了人間。最後一次噴發的火山灰幾乎覆蓋了城市所有剩餘的一切,也掩蓋了人們痛苦不堪的最後掙紮。人和動物無一幸免。持續了18個小時後,維蘇威火山的勢頭開始減弱,而此時的龐貝和赫庫蘭尼姆早已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成為一片廢墟。
作為僅供參考的文字材料,置於佛羅倫薩的勞倫琴圖書館內藏有火山爆發見證人小普林尼的原始信件,上麵記述了這次災難的全過程。
詩人斯坦圖斯曾問:“幾個世紀過後,當在廢墟上播下新的種子之時,人們還會相信整座的城市和其居民就躺臥在他們的腳下,祖輩的土地是在火海中沉淪的嗎?”1000年過去了,龐貝漸漸被人們遺忘。隻是在人們翻閱古書的時候,才會看到有個龐貝古城。然而它的遺址具體在何處,城市原來是個什麼樣子,對人們始終是個謎。
18世紀初,一位意大利農民在維蘇威火山東南地區修築水渠時,從地下挖出了一些古羅馬的錢幣以及一些經過雕琢的大理石碎塊,其中一塊石頭上刻有龐貝的名字。在這之前,周遭已經出土了不少建築遺址。關於龐貝的各種猜測和報道吸引了許多人前來探險或者探寶,給價值不可估量的維蘇威火山埋葬物造成了極大的毀壞。
1860年,意大利國王維克多·伊邁紐爾二世把龐貝城的挖掘列為國家的重大考古項目之一,並委任菲奧勒利教授主持工作。經過200多年的持續挖掘,神秘失蹤而沉睡千年的古城龐貝終於重見天日。
由於被1.8米以上的泥石埋著,所以當年的城市建築、設施和文物都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隻是昔日的繁華之城變成了今日的死亡墓穴,深埋在地下的墓穴不僅以非同尋常的方式記錄了那場災難,而且還以獨特的方式詳盡地揭示出古典世界裏個人及公共生活的諸多方麵,對研究古羅馬時期的社會生活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料。龐貝城也因而成為舉世無雙的世界博物館,每年吸引了數以百萬的人們觀光旅遊。
古羅馬帝國是如何滅亡的
導言:對一度強大到再無敵手的古羅馬帝國來說,它的滅亡讓人有些難理解。於是,“鉛中毒說”、“瘟疫說”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證據,可是這些說法總讓人感到心中沒底。如此強大、地域如此廣闊的帝國,怎麼說不行就不行了呢,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何說偌大的帝國?但曆史是不會停下它的腳步的,帝國滅亡的原因還要繼續探索。在世界古代的曆史上,曾有一個赫赫有名的帝國——古羅馬帝國。(公元前19世紀—公元3世紀前後)它經常入侵周邊國家,然而,不知是在什麼時候,也不知是何種原因,這個強大的帝國滅亡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古羅馬的滅亡和古老文明的消失呢?
曾有曆史學家認為,古羅馬帝國亡於鉛的汙染。
古羅馬人喜歡用鉛製的器皿儲存糖漿和酒,貴族們用鉛管引水入室,婦女喜歡用含鉛的化妝品。他們製作葡萄醬時還要加進鉛丹(即四氧化三鉛),使醬的顏色既好看又沒有酸味。這種醬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調味品。這樣,天長日久,羅馬帝國普遍發生了鉛中毒,尤其是那些用鉛較多的貴族。
鉛中毒能引起死胎、流產和不育,即使生下的嬰兒成活了,也往往是低能兒。這樣,羅馬帝國還能不衰亡嗎?
考古學家大量的理化分析結論,證明曆史學家的論斷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他們在發掘古羅馬貴族、王公的墓葬時,發現這些千年古屍的屍骨上常有一些十分奇怪的黑斑。經分析,原來這是沉積於骨骼中的鉛與屍體腐爛時產生的硫化氫生成的硫化鉛黑斑。
一些學者認為,將一個帝國的衰亡歸結為一種元素的汙染,未免言過其實。有些學者提出了另一說法:公元5世紀,瘧疾致命性暴發導致了羅馬帝國崩潰。生物學家則從DNA的角度提供了有關“古羅馬毀於瘧疾”這一說法的線索。
在羅馬的北部,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具墓葬於1500年前古羅馬時期的小孩屍骨,從小孩骨頭中提取的DNA分析揭示出,小孩受到了能導致瘧疾的寄生蟲的感染。領導這項研究的曼切斯特大學的薩拉利斯博士認為,小孩死於瘧疾是相當肯定。研究人員指出,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有了基因證據,表明古羅馬文明是因為遭到瘧疾瘟疫的襲擊而毀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