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訴苦(1 / 2)

二太太田氏從不擔心自己娘家不幫二老爺的忙,她擔心的就是老太爺老夫人偏心眼兒,將那外放的好機會好差事都給了小叔蘇皓,倒將她娘家的功勞比對得一文不名,叫二老爺小瞧了她的同時,又埋怨她放著真佛不拜,反而舍近求遠。

其實她何嚐不願意求一求公婆呢?二老爺再是個庶出的,也是自小養在老夫人膝下,給二老爺謀前程,是蘇家應當應分的。

可是……二老爺至今不過是個從六品,求身為兵部尚書的公爹親自出麵、為個從六品官謀前程,豈不是殺雞用牛刀?雖然公爹是二老爺的親爹,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她也得仔細掂量掂量深淺啊。

如今好了,公爹開口應了的事兒,愈加的無可更改了,更不論老夫人那裏還極是體貼的應了她,等源哥兒媳婦生產之後,再坐了雙滿月,便叫她去二老爺任上陪伴服侍,她這一步還真是走對了!

二太太這般高興之餘,往鬆齡堂走得愈加勤快起來,對老夫人也是更加的親近孝順,倒將老夫人哄得笑嗬嗬的,直念叨年輕了十幾歲。

老夫人接過二太太親手端來的茶盞,又將跟來的熙然打發陶姐兒那裏玩去,便製止了二太太的殷勤服侍,叫她坐下說話:“你昨日來說,到時候想將熙姐兒喆哥兒幾個都帶到成都府去,我思前想後琢磨了一晚上,總覺得不妥。”

見二太太的笑容登時凝結,老夫人也不理那套,依舊說著自己的意思。

“我知道你是個慈母,不舍得與幾個孩兒分離,可你就不想想,喆哥兒和芳哥兒都有十二了,袁先生說,他們倆和墨哥兒最遲後年就可以下場去考童生試了,你將他倆帶了成都去,那邊又難尋到比袁先生還好的西席,豈不是耽誤孩子麼?”

“咱們源哥兒雖然刻苦,奈何考上了秀才後,每次應試總是差著那麼一點,難得喆哥兒比他同胞兄長多了兩分靈性,你可不能犯糊塗啊。”

“還有熙姐兒,過了這個年也有十一了,總該開始議親了,難不成你還想將那孩子嫁到外頭去?那等你們兩口子將來回了京城,再想見她可就難了。”

“就算姑娘嫁在京城,也沒有三天兩頭回娘家的,可好歹離著近不是?萬一姑娘在婆家受了什麼委屈,咱們家也好給她做個依仗啊。”

老夫人之所以說了這一番話,並不是麵上裝的,而是她確實也挺喜歡那幾個孩子的;退一步講,大房的墨哥兒與二房的喆哥兒芳哥兒年紀相仿,三人平日裏最是要好,不管是念書還是玩耍總在一處,若是那兩個孩子走了,墨哥兒可就孤單了……

二太太大驚。

她還真是沒仔細考慮過這個,隻是得了準話兒欣喜之餘,愈加舍不得幾個孩子。

長子源哥兒已經成了親,如今馬上又將做爹了,自是帶不走的,芳哥兒又是個庶出,就算帶著也是迫不得已,另外兩個親生的總得帶在身邊教養看護才好不是?

如今聽得婆母一提醒,她才覺出這想法兒還真是不夠周全,額頭上不免滲出大顆大顆的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