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增強行業人員對互聯網出版的認識,充分開發利用傳統出版資源。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對傳統出版行業領導人及中層骨幹進行互聯網出版知識方麵的培訓,組織研討會,開辦培訓班,促進跨國、跨省區、跨地區互聯網出版行業的交流學習,最終增強整個行業人員對互聯網出版的認識。由於長期的積累和強大的編輯加工能力,傳統出版單位擁有極為豐富的、高質量的知識資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則會有效降低資源的使用成本和用戶負擔,提高傳統出版資源的利用率,促進互聯網出版產業較快發展。
三、以現代企業製度作為互聯網出版企業的基本框架,積極鼓勵民營企業、民營資本進入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實現傳統媒體、新聞出版業和新興媒體的有效整合,以帶動互聯網出版業發展。現代企業製度是我國經濟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它的基本原則——企業依法自主經營、照章納稅、自負盈虧,以其全部法人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也適用於我國出版企業。這也是國外發達國家出版企業遵循的基本原則。民營企業是我國的一種非公有經濟形式,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的發展”。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若幹問題的決定》進一步要求,“清理和修訂限製非公有製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消除體製性障礙。放寬市場準入,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由此,我們應當積極支持和引導民營企業、民營資本進入互聯網信息服務業,促進非公有製經濟增長,以帶動互聯網出版業發展。
四、積極引進高科技人才和互聯網出版編輯人才。一方麵,要建立公開、公平、合理、競爭的人才引進機製,這是引進優秀人才的可靠保證。寧夏近幾年在公務員招錄中已經初步建立了一套完備的有效的自治區、市、縣(區)、鄉(鎮)四級聯考製度,事業單位也逐步向社會公開統一招考工作人員,這必將使得更多有才華、有能力、有誌趣的優秀人才進入各個領域發揮才幹。我們應該將這種人才引進機製運用到互聯網出版業的人才招聘工作中,牢牢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理念,把人才資源當作最具活力的資本,它是人類所有資源中最寶貴和最有決定意義的第一資源。另一方麵,出版單位要“走出去”,把人才“請進來”。也就是說出版單位應該有目的、有計劃、主動地到一些重點院校宣傳自己,招聘優秀畢業生。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畢業生,這些學生不僅專業知識精通,而且觀念新銳,思路開闊,有益於互聯網出版業的發展。
五、完善法規,加強監管,淨化互聯網出版環境。根據《互聯網出版管理條例》《互聯網網遊出版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製定符合寧夏實際情況的規章製度,使行政監管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同時,充分利用寧夏互聯網監控中心的雷達信息監控係統對互聯網出版內容實施24小時動態監控,嚴厲查處非法互聯網出版物和互聯網出版中的侵權盜版行為。由此,淨化我區網絡出版環境,規範網絡秩序,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確保互聯網出版業發展的整體環境,為寧夏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資料:
1.高偉:《樹立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文化觀——學習〈江澤民文選〉的幾點體會》,見寧夏人民出版社網站http://www。nxcbn。com/file/renwu/renwushow。asp?renwu_id=44
2.於永湛:《飛速發展中的中國互聯網出版產業》,見中國圖書出版網http://www。chinabook。gapp。gov。cn/O/Article。aspx?ArtID=046789&CateID=P280309
3.張秀年:《開展文明辦網、文明上網活動情況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寧夏新聞出版》2006年第9期
寫於2007年6月13日,原載《共產黨人》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