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最常犯的錯誤總是將聽和閱讀視為被動的接受而非主動的參與。但對於寫作和說話則不會有這種誤解。人們往往認為寫作和說話需要付出精神和注意力,及經由寫作和說話等的溝通方式來了解對方的心意。人們也會發現一些能熟練掌握談話的藝術規則,並能將這規則實踐出來使之成為習慣的人,他們在這方麵的表現常常比一般人優秀。
如有人針對“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樣的問題指出,首先要學的就是要“用心”讀而不隻是“用眼”看,並且要跟寫作一樣主動。被動的閱讀,通常隻是以眼睛看代替用心讀,這樣並不能稱為閱讀。
如果我們隻用眼睛或耳朵來接收文字,而不用心去洞察發現文字者的心意,我們就沒有展現出讀或聽所想達到的目的,結果隻是浪費時間和完全失敗的溝通。
在考慮有效的傾聽所需要的努力與技巧時,對別人所說的話細心留意,並盡力運用技巧來了解。
必須做到知覺不受無關情緒的蒙蔽,保持客觀的態度,且假設說者的內容是很有趣而值得一聽的。
洞察文字語言背後深藏的思想。在嚐試了解中,必須克服語言的障礙,因為表達方式的不同,說者和作者使用的字詞通常很少和聽者讀者相同,而聽者和讀者這時就必須努力來了解其意義了。聽者和說者得達成溝通,就如讀者和作者一樣。
在聽和讀中,都需要注意重點的陳述,因為並非說者和作者所說或寫的每件事都是重要的。大部分的演講中,其真正的重點隻是一小部分。這時聽者和讀者就須察覺出來,並將焦點集中在上麵。
了解說者所要說的,注意說者為達到結論所采用的論點和理由,觀察他如何設法表達是絕對必要的。但這些還不夠,不管是聽或讀,決定自己的立場——同意或者反對是絕不可少的。一個人如果做不到上述的立場問題時,要不是因為對所說的不能充分了解而無法確定自己是同意或反對,就是因為個人希望能有進一步的說明及證明。這時,好批評的讀者和聽者就該暫時停止決定,而更進一步追求真象。
①一般的準則:
在你還未完成分析和了解前,不要作任何批評(當你能說“我了解”時,才可以說“我同意”、“我反對”)。
不要爭吵式的反對。
尊重和你不同的觀點。
②批評重點的特定標準:
指出哪裏是知識的不足。
指出哪裏是被誤導的。
指出哪裏是不合邏輯的。
指出分析和根據不完全的在哪裏。
在這四項中,前三項是反對的標準。如果無法做到的話,那你就必須同意了——既使你根據第四點能做暫時性的判斷。
3.雙向溝通
用語言溝通是智慧者的遊戲,交談可以縱橫捭闔、攻城掠地,一張嘴抵過三千毛瑟槍,也可以咳唾成珠,戰勝對手,贏得聽眾和榮譽。
在語言的雙向溝通中,可分為四種主要的會話:社交性會話,心對心交談,教育性、啟發性的非私人且理論交談,說服式的非私人且實際談話。
這裏我們要區分遊戲性與認真嚴肅會話的不同。遊戲性的會話,指沒有任何目的、任何主題,沒有事先安排的談話。此外,就像遊戲本身,它的活動是純粹為了樂趣,是娛樂式而沒有任何嚴肅的動機或用意。
還有另一種類似如此的談話,我們稱之為“社交性會話”。它是一種輕鬆、非正式的談話,隻要有一群好朋友或令人可喜的友伴聚在一起即可發生。它可以是見聞廣泛,帶來情報消息的,也可以不是;它可以是具有啟發性的,亦可以不是。總之,它主要是帶來娛樂,並能使朋友間的感情更好,或者幫助認識彼此。
一個好的社交性會話絕對沒有預先的安排。隻要偶然的情況適合即可發生。如果是事先預定要討論的就好像是有計劃安排的商業會議一般。社交性的會話是隨意漫談的,它沒有想追求的目的,也沒有要決定的事情。
剩下的其他三種會話,根據分類的標準,都是屬於較認真、嚴肅性質而非遊戲式的。它們都是有目的且經過引導的。而這三種會話的主要區分是某些是個人的、某些是非個人的。
使用“個人的會話”,我們都能從自己的生活經驗裏回憶出一二次這種事件。我們都會對極親近的人說:“讓我們對××事來個心對心交談吧!”或者:“關於××,我們私下談一談吧!”
“心對心的交談”這個名詞,如果被解釋為隻有心情的參與,那麼就容易被誤導了。所有的交談,不論是遊戲式或認真型,不論是個人的或非個人的,都需要有心智頭腦的參與。而“心對心的交談”就是既包括心智的活動又加入了我們的情緒、感覺等。這種談話是關係到個人的情感問題,它是極嚴肅的,可能比任何其他的交談都要來得認真。因為它的目的是要除去感情上的誤解、偏差,或者如果不能消除情緒上的緊張,至少也要使之緩和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