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一些日本學者在譯英語:ECONOMY時,借用了古漢語“經濟”一詞,從而使它的內容發生了本質的變化,辛亥革命後,在孫中山的建議下,逐漸統一沿用日本學者的譯法,從而使“經濟”以特定的,全新的含義在我國流傳至今。目前“經濟”一詞變成了一指與一定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係,或社會經濟製度;二指物質資料的生產,以及相應的交換、分配、消費;三指一國的國民經濟,包括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等;四指生產、生活上的節約、節省,已經完全失去了古代“經國濟民”的含義了。
金本位
金本位製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製度。在曆史上,總計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製:金幣本位製、金塊本位製、金彙兌本位製。其中金幣本位製是金本位製度最典型的形式。
發票
發票通常指的是商業發票,它是在貨物出售時賣方開立的載有貨物名稱、數量、價格等內容的價目清單,作為買賣雙方交接貨物和結算貨款的主要單證,也是對外貿易進出口報關完稅必不可少的單證之一。
各類常見貨幣符號
人民幣RMB;美元USD;日元JPY。;歐元EUR;英鎊GBP;德國馬克DEM;瑞士法郎CHF;法國法郎FRF;一加拿大元CAD;澳大利亞元AUD;港幣HKD;奧地利先令ATS;芬蘭馬克FIM;比利時法郎BEF;愛爾蘭鎊IEP;意大利裏拉ITL;盧森堡法郎LUF;荷蘭盾N;葡萄牙埃斯庫多PTE;西班牙比塞塔ESP;印尼盾IDR;馬來西亞林吉特MYR;新西蘭元NZD;菲律賓比索PHP;俄羅斯盧布SUR;新加坡元SGD;韓國元KRw;泰銖THB。
算盤
算盤的曆史久遠,巴比倫、古埃及、古羅馬等文明古國都有各自的算盤。但使用最為廣泛和持久的還是中國算盤,它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發明創造之一。我國使用算盤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了,真正流行最廣的珠算有400多年的曆史,因此,我國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發明算盤最早的國家。
算盤,是由古代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籌算”就是運用“籌碼”(一種竹簽)來進行運算,唐代末年開始見到籌算乘除法,到了宋代產生了籌算的除法口訣,明代(1368年)吳敬著《算法十全》中有了算盤這一名稱。約在明代初年,算盤逐漸流行開來。論述算盤的著作,15世紀中葉已經很多很普遍了。由於珠算口訣便於記憶,運算簡便,因而在我國被普遍運用。同時也陸續傳到了日本、朝鮮、印度、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受到廣泛歡迎和傳播。
世界標準日
1946年10月14日,包括中國在內的25個國家的代表齊聚英國倫敦,召開會議,籌備建立世界性的標準化組織,簡稱:[SO。而ISO的目的和宗旨,就在於在世界上促進標準化工作的開展,以便於推動國際的物資交流和互助,並發展在知識、科學、技術和經濟活動領域裏的合作。
1969年,ISO理事會決定把每年的10月14日定為“世界標準日”,並號召所有成員國在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宣傳標準化。1978年9月,中國標準化協會(CAS)加入國際標準化組織,從而成為該組織的正式成員國。
百貨店
百貨店,就是商品雜貨店。雖取名百貨,但那隻是泛指和概稱而已。這一名稱源自清朝乾隆皇帝的一則故事。
傳說有一次,乾隆皇帝喬妝改扮。
到一個江南小鎮私訪。小鎮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乾隆皇帝信步來到街中心,抬頭一看,有家鋪麵看起來普普通通,但招牌卻是“萬貨全”。乾隆心想,好大的口氣,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不是名符其實。於是,他抬腿就進了鋪子。
店鋪裏貨架上的貨琳琅滿目,的確挺全。乾隆皇帝沿櫃台逛了兩圈,開口對夥計說:“我買把糞權子。”夥計連忙拿了幾把往櫃台上一放:“老客請隨意挑選。”乾隆皇帝卻搖頭說道:“我要的是金糞權子。”
夥計轉身回到櫃房對掌櫃說:“前麵有位老客要買金糞杈子。”掌櫃聽了,連忙來到櫃前,他感覺這個人一定是來找麻煩的,於是急忙賠著笑臉說:“這金糞杈子小店確實沒有。”
乾隆皇帝說:“你不是萬貨全嗎?”掌櫃心領神會,讓夥計趕緊把招牌摘了下來,恭恭敬敬地對他說:“那就請這位老客給起個字號吧。”乾隆皇帝說:“雖然‘萬貨全’沒有我要買的東西,但百種貨我看還是有的,那就叫‘百貨全’吧!”於是,這家“萬貨全”就改成了“百貨全”。而以後一般的日用品商店就被改名為百貨店了。
四、金融保險
信托
信托是一種財產管理製度,它的核心內容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