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於1967年6月12日開始發行自己的鈔票“新加坡元”。從1967年至今已經發行過三套鈔票,第一套以新加坡國花“胡姬花”為主要圖案,第二套以各種鳥為主要圖案,第三套以船為主要圖案。新加坡法律對鈔票的保護十分嚴格,嚴厲禁止在鈔票上塗汙、寫字等行為。
香港港幣
港幣的貨幣符號為HKD,輔幣進位為1元=100分;鈔票麵額:紙幣麵額為10、20、50、100、500、1000元,鑄幣有1、2、5、10元和1毫、2毫、5毫等。港幣的發鈔行是三家:彙豐銀行;渣打銀行;中國銀行。1994年5月1日,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正式合法地在香港發行港幣,成為第一家在香港發鈔的中資銀行。
“$"
“$”是外幣的一種代表符號,在不少國家的紙幣或硬幣中都刻有“$”。它淵源已久,可追溯到16世紀初,當時西班牙鑄造了一種名為“PESO"’(比索)的銀元。這種銀元的圖案一麵是皇冠和王徽(獅子和城堡),一麵是兩根柱子。根據西方神話的傳說,它們是士赫居裏斯的柱子,代表直布羅陀兩岸的山峰。相傳很久以前,歐洲和非洲彼此連接,後來才被士赫居裏斯拉開。1932年墨西哥城用機器製造出一種雙柱銀元,其圖案與“PESO"’差不多,隻有在兩柱之間加上了東西兩半球的圖案,並在兩柱上各裹一條卷軸成“$$”狀,形似“$”,視為銀元的記號。至今,世界上不少國家都用“$”作為本國貨幣符號。現在貨幣$中的符號,就是由此演變而來的。各國一般在此符號之前加上表示自己國家的字母,如美元為US$,新加坡元為S$,馬來西亞元為MS,澳大利亞元為A$。
元
用元作貨幣的單位始於明代萬曆年間。那時歐美流行最廣泛的貨幣一銀圓開始傳人中國,最通行的是墨西哥銀圓,錢麵有鷹的圖案,所以又稱鷹洋。因其質地為銀,形狀呈圓形而得名,一枚就稱為一圓。這圓字既是貨幣名稱,又是單位名稱。為了書寫方便,後來人們就幹脆借用同音字元代替了。
鈔票
紙幣又稱鈔票,這一說法始於清鹹豐年間。
清因鎮壓太平天國革命,軍費開支龐大,導致朝廷出現經濟危機,為了應付財政困難,於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五月推出紙幣,先後發行了“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
“戶部官票”又叫“銀票”。以銀兩為單位,麵額分一兩、三兩、五兩、十兩、五十兩共五種;“大清寶鈔”又叫“錢票”。以銅錢為單位,麵額為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二千文、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和百千文八種,以二千文合官票銀一兩。於是民間就把這兩種紙幣統稱為鈔票。
這兩種鈔票都是不能兌現的紙幣,在老百姓中很不受歡迎。因“戶部官票”發行太濫,“大清寶鈔”麵額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了通貨膨脹,同治初年即全部停用,曆時不到十年的官票寶鈔以失敗告終,但鈔票的名稱,卻一直流傳下來。
三、經濟貿易
市場
市場是指某項產品或勞務的現實的或潛在的購買者的總體。可分為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
賣方市場
所謂賣方市場,就是指市場上賣什麼東西主要是由賣方(生產企業)來決定,也就是企業生產什麼,市場上就賣什麼,是生產者導向的市場。短缺經濟導致賣方市場。
買方市場
所謂買方市場,就是指市場上賣什麼東西,主要是由買方(顧客)來決定,也就是顧客需要什麼,企業就生產什麼,也就是消費者導向的市場或顧客導向的市場。過剩經濟導致買方市場。
商標
商標是將某商品或服務標明是某具體個人或企業所生產或提供的顯著標誌。商標源遠流長,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當時工匠們將其簽字或“標記”印製在自己製作的藝術品或實用產品上,時光變遷,這些標記逐漸演變成為今天的商標注冊和保護製度。
這一製度幫助消費者識別和購買某產品或服務。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產品生產者和商標擁有者的利益。
特許經營
特許經營是一種根據合同的約定進行的商業活動,是一種雙方互利的合作關係,即特許授予人(簡稱特許人)按照合同要求給予特許被授予人(簡稱授予人,亦稱加盟者)的一種權利,允許受許人使用特許人已開發出的企業象征(如商標、商號)和經營技術、生產技巧及其他工業知識產權。有關受許人的、義務責任問題和使用權的回報都在合同中加以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