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羽毛球基本技術(5)(2 / 3)

3.性格和氣質特點

性格屬外向型,且氣質類型又為膽汁質者,較適合於選擇全攻型的打法;性格內向,氣質類型又為黏液質者,宜選擇打四方球,或守中反攻的打法;性格屬中間型,氣質類型為多血質和黏液質混合型者,則以選擇攻守俱全的快拉快吊的打法較好。

另外,還應針對不同的對手采用不同的打法,以揚己之長,克彼之短。

以上各因素,對選擇打法的影響並不是單一孤立的,更不是絕對的。它們互相適應,互為補充:身材雖較高,但性格內向者,選擇防守型的打法也會占先;個子雖不高,但彈跳力強、步法移動快速靈活、殺球技術很好,且性格又外向者,選擇攻擊型的打法常能取得主動。總之,選擇的打法類型應傾向於使自己各方麵特點都能充分地得以顯示為好,切不可不顧自身特點,更不能機械地模仿別人。

〔三〕羽毛球的戰術

戰術與打法的關係是很密切的。在實戰中,戰術是根據雙方的打法和場上的具體情況而定的。“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是一大原則。現簡單介紹一些常用的戰術。

1.單打戰術

(一)發球搶攻戰術

從發球的第一拍起,爭取控製對方,以攻殺得分。這種戰術,一般為發網前低球結合平快球、平高球,爭取第三拍的主動進攻。用這種戰術對付應變能力較差的對手,或實施於比賽的關鍵時刻,效果往往很好。實施這一戰術時,應有高質量的發球予以保證,否則很難成功。

(二)攻後場戰術

此戰術是通過擊高球、重複壓對方的底線兩角,造成對方的被動,然後尋找機會進攻。用它來對付初學者,或後場還擊能力較差,或後退步法較慢以及急於上網的對手是很有效的。

(三)攻前場戰術

對網前技術較差的對手,可運用此戰術先將其吸引到網前,然後再攻擊其後場。采用此戰術,自己首先要有較好的網前擊球技術。

(四)打四方球戰術

若對手步法較慢、體力較差、技術不全麵,可以快速、準確的落點攻擊對方場區的四個角落,尋找機會向空當兒進攻。此戰術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打落點,逼迫對方前後奔跑,被動應付,並在其回球質量下降或露出破綻時乘虛而攻之。

(五)殺、吊上網戰術

對對手打來的後場高球,本方先以殺球配合吊球把球下壓,落點選在場區的兩條邊線附近,致使對手被動回球。若對手回網前球時,本方迅速上網搓球、勾對角球或平推球,創造在中場大力扣殺的機會。這種戰術必須很好控製殺、吊球的落點,在使對方被動回網前時,才能主動迅速上網。

(六)打對角線戰術

對付身體靈活性差、轉體較慢的對手,不論是進攻還是防守,均應以打對角線球為主。這樣,對方會因移動困難而被動,為我方創造進攻機會。

(七)防守反擊戰術

在對方主動進攻、我方被動防守時,我方可高質量地接殺擋網;或抓住對方攻殺力量減弱,或落點不好之機會,以平抽底線球還擊對方後場,扭轉被動局麵,並進行反擊。

2.雙打戰術

雙打比賽不僅僅是競賽雙方在技術、戰術、體力上的較量,同時也是雙打同伴相互間配合程度的較量。因此,在學習雙打戰術之前,首先要了解兩人之間站位形式上的配合。

一般情況下,有兩人一前一後站位和兩人分邊(左、右)站位兩種形式。一前一後站位即站在後場的人分管後半場的球,站在前場的人則負責前半場的球。這種站位形式有利於進攻,而不利於防守。所以,一般在本方進攻時多采用此站位法。分邊站位多在防守時采用,這樣,各人分管半個場地,在防守時就沒有什麼空當兒了。

站位形式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在比賽中隨著進攻與防守之間的不斷轉換而變化。

雙打的輪轉站位多在配對選手水平相差不大時采用。如果水平懸殊較大,則技術水平好者固定站在後場,他除了主要負責後半場的來球之外,同時還兼顧中場附近或前場的球,而技術差者則固定站在網前,主要負責網前來球。在混合雙打中,這種前後固定站位形式是較普遍的(男隊員站後場,女隊員站前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