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0章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 / 1)

典出:

《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經典今讀: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與人搞好關係,是和諧相處但不拉幫結派;而小人搞關係,則是拉幫結派而不能和諧相處。

君子與人相處,除了誌趣相投,往往也出於公心,不謀私利。君子的“周而不比”,往往做出一些讓俗人意想不到的舉動。比如北宋太宗時代的名臣呂蒙正,就善於從大局出發處理關係,對同僚寬容大度,總是小心翼翼地維護團結。

呂蒙正出身卑微,當了宰相後,有些人看他不順眼。一日上朝,無意中聽見簾子背後有人在說他的壞話,意思大約是:呂蒙正出身卑微,沒資格當宰相,國家由他管理,真是大宋的悲哀。這句話像一把匕首刺向呂蒙正的心髒,他想了兩秒鍾,就走開了,好像沒聽見似的。和他一起上朝的官員,也聽見了簾子後麵的人所說的話,馬上追上他,說:“什麼人這麼猖狂,竟然敢藐視丞相。”想拉著呂蒙正往簾子後闖,找說話人理論理論。呂蒙正一擺手,說:“算了。這些話無傷大雅,也不影響工作,他不過是對我有些不滿。”同僚說:“就算你大度,不打算和他理論,但總應該知道到底是誰在背後說你的壞話吧。”呂蒙正微微一笑,說:“沒必要。我不想知道他是誰。如果我知道了他是誰,難免會記恨在心。

今後共事,就算表麵上不計較,心裏也難免不痛快,這對處理朝政是不利的。”說罷釋懷而去。

呂蒙正如此處世方式,令同僚深受啟發,背後誇獎道:“水平是高,怪不得皇上提他當宰相。”

《三國演義》中赤壁一戰,諸葛亮和魯肅的關係也可以說是“君子周而不比”的典型。

當周瑜以軍中缺箭為借口為難諸葛亮,向他要十萬支箭時,作為周瑜的同事兼朋友的魯肅,並沒有順著周瑜的想法去思考,而是反過來替諸葛亮著急,生怕這件事辦不成,諸葛亮的安全得不到保證,影響孫劉聯盟的關係。於是從周瑜的軍帳中一出來,魯肅就追上諸葛亮,向他抱怨,不該貿然答應完不成的任務。諸葛亮說:“甭擔心,我既然拍了胸口,就有辦法拿出十萬支箭,但需要老兄幫忙。”魯肅立刻就答應了。結果魯肅為諸葛亮趕製了一批稻草人,並按照他的要求紮在船上,幫助諸葛亮上演了一出“草船借箭”的好戲。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能聯合一致,最後取得勝利,某種程度上要歸因於魯肅很好地處理了與劉備方麵的“全權特使”諸葛亮的關係,確保了聯盟的穩固。

慧眼看經典:

與人交往,應該把公和私區分開,既注重朋友之間的私人感情,又不妨礙公共利益,這樣的關係才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