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主要講“道”是一切事物的根本、人們的行為所應當遵循的原則,人們得到了它,也就有了“德”。然而“道”難以用人類的語言來把握,它在天地生成之前就有了,但我們又不能用具體的某物存在的“有”去表述它。因此說“道”正體現在事物反有為無、反動為靜等等循環往複的“歸根複命”之中一一這一切都體現出“道”的本始、永恒、自然、無為、清靜、無名、同一。《道德經》的思想兼有治身、治家和治國等方麵的內容,以形而上學的“道”為出發點,構設並主張一種原始、質樸、清靜、寡欲、謙退、儉約、慈善、不好誇譽、順乎自然而不勉強作為的理想化的道理世界。
綜上可見,《道德經》的主旨是清靜無為、返樸歸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