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苗墓
從王紹父子挖開盒子回到家已經過去好幾天了,王紹抱著那本書看了已經不知道多少次,就是沒看出個究竟。書就一頁,別看厚厚的一本,可那隻是紙厚,也不知道用何東西做成的。書對半打開,裏麵沒文字,沒圖畫就連點其他的顏色也沒有。還是和表麵一個樣,泛著微黃,顯得古舊。唯一有文字的地方就是書的表麵應該是書名了,可王紹也沒查出個所以來,看了眼那本書,王紹把它放進原來裝的盒子裏。歎了口氣道“以為是啥寶貝,結果什麼都沒看見,隻好以後再說了”。起身向父親房間走去,王長壽這些天也在看那道黃符,方法已經用光了。就是不知道這符能做什麼用。看見兒子進來問道:“沒收獲”?“沒有”,王紹垂首道。“哎!如果你祖父與你爺爺在世,你我父子且能搞不明白這些東西呢,祖上聽你奶奶說玄學高深,奇門盾甲也有涉及。隻是不知道為什麼父親與爺爺不肯留下真傳於後代,我隻是看了他們曾經的幾本筆記,不然怎麼可能成為這樣半吊子”。王長壽眼神憂鬱的道,似對長輩有怨。
王家這些年生活也越來越好,王長壽靠著關係接些政府工程做,賺了點錢。王紹高中畢業後就閑家裏,整天和一幫朋友吃喝玩樂的。王紹還有一特殊愛好,就是探險,什麼稀奇古怪的地方他都去,越驚險越刺激的地方他越有興趣。王紹是個無神唯物主義者,所以他對什麼古墓之類的地方有濃烈的興趣,雖然他家也算是法師世家了,可這一點不影響他的人生觀與唯物主義,他覺得他奶奶當年就是身體機能沒死透,所以才出現詐屍。像他奶奶這種現象在科學、醫學、生物學上都能解釋清楚。他覺得是那個年代的人認識不足,對科學無知的一種表現。不管他父親如何叫他別亂來,他也不聽。因為他沒見過。
這一日,隔壁一哥們王安忠與王紹差不多大,告訴王紹,在鞍子頭(鞍子鄉,是重慶彭水烏江畫廊的一處景點,2000年被評為苗族民歌之鄉,可去旅遊網點查詢)大池村那地方有苗墳,是那地方的同學告訴他的。聽說應該那墳不小。
王紹一聽頓時來了精神!快告訴我具體情況。
王安忠嘿嘿一笑道,“我就知道你感興趣,我具體的也知道得不清楚,約個時間見麵談吧”。
王紹聽了這個消息之後那還等得了約喲,馬上就拉起王安忠就走,鞍子頭隔這不遠,隻需要幾個小時的車程。王父最近賺了點錢所以給王紹買了架摩托車,下午要黑的點倆人到了鞍子頭,在那集市上找了個小旅館住下,王安忠打電話叫那同學來談談了解了解具體情況在做打算。
八點過,那人來到旅館與他們見麵。來人黑瘦黑瘦的憨厚樣子,但是眼睛卻發著精明的光茫。王安忠介紹道,“哥他叫冉啟新,是我民中時候的同學,有什麼事情你問他吧”。
王紹點頭致意道:“想來我就不介紹自己了,八斤(王安忠小名)已經告訴過你,我了。我們直接開始吧。
“好”冉啟新說道。“那是前天,下了一夜的雨,大池那邊我一親戚結婚請客,所以我回來比較晚也多吃了點飯菜,走半道上內急。就跑進一石林裏方便起來,誰知道方便過後看見隔不遠出現一洞口,走近一看,洞口平平整整。可容納一人爬行,但是由於當時天已經黑了所以我也沒有好好觀察,直到第二天我又去看,才發現那洞很長,雖然與苗墳的墓石條相似,但我也不敢肯定這就一定是。
王紹聽到這已經大致明白了,他說“你把洞口就這樣留那了”?冉啟新回道:“沒,我發現那洞是被雨水衝出來的後怕被人發現,找了幾塊石頭堵上了。
“哦,那我們明天去看看。看有沒有進去的必要,其他的看後再說吧”。
王紹三人第二天來到大池村,村後一坐高高的土丘矗立在那裏。山體是橢圓形,山上怪石林立。走近洞口,發現小小的洞口平整光滑,並且是一塊塊的石條鋪道,一直延伸到洞裏麵。
看到這些王邵可以肯定了,這就是一座苗墓。隻是不知道為什麼墓道那麼深,至於有沒有別人進去過就不得而知了。王紹決定進去看看,來都來了,不進去看看對不起自己跑來這趟不是。
下午他們把需要的東西買齊了,有長繩,蠟燭,手電,防水的衣物,還有些簡單包紮的藥物,食物水等。王紹準備的這些東西說真的太簡單了,根本就不夠專業,沒辦法他沒有經過係統學習隻知道這些。對進去後得到的物品分配大家也已經協商好了,就是三人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