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的一切在那兒都有:鯨魚皮搓成的纜繩,獨角鯨的獠牙,萊茵地區的玻璃製品和弗裏斯蘭的服裝,以及根據最新的東方款式做成的燈籠褲。有鹽、瀝青和鴨絨、鐵柵、梳子、武器、飾物和磨刀石,也有從英國寺院搶來的戰利品,總之:一個中世紀非常吸引人的商品世界。
海塔布的發現是考古學上的幸事。在8世紀中期被敵人侵略摧毀後,這個“世界貿易廣場”沒再被重建。後來,人們聚居區搬遷到施萊灣的另一邊,即今日石勒蘇益格所在地。隨後長出來的荒草埋葬了一個城市的遺跡,它可以說是“從溢滿生機”的城市變成廢墟——現在是考古學家的寶庫。
來海底的考古發現
為什麼海塔布成為了一次血腥襲擊的犧牲品?這個城市的衰落與維京人時代的結束有關嗎?為什麼勇敢的北歐人在這個時期從曆史舞台上消失了?我們帶著這些疑問在石勒蘇益格軍港登上了考察船“瑞特法爾”。
在考古學家克拉姆的領導下,“瑞特法爾”兩周來巡弋在海塔布前麵的施萊灣水麵上。行動的目標:詳細地考察研究曆史上的海防工事的情況和地貌。借助聲納技術,可以清楚“拍攝”到海底的細節情況,就連在施萊灣水渾濁的、潛水員伸手不見五指的地點也如此。
這是清晨,太陽似乎正是好脾氣的時候,一陣東北向的大風使施萊灣變成搖動著的金色地毯。四周都是陸地的氣息,肥沃土地的味道與近海的淡淡的鹽香混合起來。人們可以眺望到很遠的地方,目光不會受到任何阻礙,而在地平線的後麵,海天一線的地方,藍中雜金,閃閃發光。
那是希望的遠方?這片陸地,維京人的故鄉,使人對地平線後麵是什麼感到好奇。遠處的清朗的天色散發出魅力,水流不停地流出去,彙入大海,似乎要求人們去征服遠方的海岸。水連接起整個世界。毫無疑問:維京人必定感受到了這片風景的暗示,陸地和海洋共同召喚他們踏上冒險的路途。
“各就各位”,從控製室傳出一聲叫喊。對施萊灣水底的勘探開始。計算機提供了確切的水下照片。這是些測量精確的數據。海塔布的1000歲的海防工事遺跡非常清晰可見。木樁的殘餘物緊緊地相互挨在一起。
11世紀中葉,侵略者必定突破了這兒的某個地方,緊跟著把這個繁榮的城市付之一炬。但誰是侵略者,而且他們是怎樣成功地突破這個防禦工事的好鬥的勇士,而且也是有藝術品味的手工藝者,能夠製作出精美的金
這次襲擊最重要的證物之一存放在海塔布博物館:一條10多米長的戰船,人們在內港的水底發現了它,並在1979年打撈出來。考古學家們立刻注意到這個古代戰船殘骸的一個特異之處:左上部的船棱有一個明顯的燒過的痕跡,結論是襲擊者使用了狡猾的戰略。顯然,他們把搶來的船用作“縱火者”:他們在船上堆上千草和木頭,點上火並讓它駛向木柵欄。一個簡單的、打破人們聚居地的堅固的外防工事的方法。一隻燃燒的特洛伊木馬。
潛水員在泥水中盲目地摸到而不是看著地找到一根木樁的部分,在甲板上眾人的幫助把它舉出水麵。此類發現對考古學家來說有很高價值。根據一般樹幹上都能看見的年輪,他們能判斷木頭的確切年齡。
下麵是海塔布的編年史:城市相當緩慢的起步始於8世紀中葉,位於北海和波羅的海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歐洲之間的理想位置,顯然使它很快地從一個小村莊發展成為“繁榮的市鎮”,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在這兒交易。北方的傳教士安斯嘎甚至從丹麥國王那兒得到一項使命,在海塔布建造一所教堂。而自948年起,這個重要的城市多次被宣布為主教教區首邑。相應地,這顆“北方的明珠”——丹麥國王有時甚至駐足於此——必須得到保衛。10世紀下半葉,出現了半圓形的防禦工事,它由高達11米的木樁組成,保護著城市。水中大量的木頭防禦工事擋住了來自海上的侵略者。
隻是這種堅固的中世紀防禦設備在11世紀中期已不再能抵抗裝備精良的攻擊者。顯然——對木頭的調查研究如此表明——出現過兩次大的進攻浪潮,它最終摧毀了這個有影響的貿易廣場。然而誰是侵略者?誰能接手這個維京人統治的中心?
兄弟鬩於牆
答案既啟發人,又令人吃驚。維京人本身是11世紀中葉一舉攻破這座城市的人。挪威維京人在他們的國王“冷酷的”哈拉爾帶領下,從海上過來並突破城市的防禦工事。他們極其野蠻地使這個貿易中心變成了一堆斷壁頹垣,以至16年後,到處搶劫的斯拉夫人能在這兒休息。海塔布從此再也沒有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