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碭山像一條匍匐在天地間的巨龍,縱橫綿綿然數萬裏之遙,可謂氣象萬千,莽蕩之極。其中無數山峰拔地而起,像倒插的巨劍般突兀而立,其高者直插雲霄,給這條匍匐在天地間的巨龍平添了幾分猙獰。且其山中多流泉飛瀑,山澗蜿蜒涓涓細流,穀中綠意盎然,群山蒼翠,靈氣氤氳,更多洞天福地,為天元大陸上少見的幾處修煉聖地之一。
所謂修煉聖地,自然不可能隻有一家宗派。在這偌大的芒碭山脈上,大大小小的門派數量早已過了數百之數,他們之中,有的門派在此地傳承了數千年歲月,有的門派亦可能成立不久,其實力和底蘊自不可同一而論。
但若說到這芒碭山唯一的主宰,那必屬天魔宗無疑。倘若有人想在此地開宗立派,那必須得得到天魔宗的首肯,至於能把你的山門分配到何處,那就得看你的進貢是否豐盛,之後,此地大大小小的數百門派,每隔十年都要向煉魂宗繳納一次貢奉,以求能得到天魔宗的庇護。
這年頭,修煉的資源日益貧瘠,隨之而來的競爭和殺戮也越來越激烈,若是沒有一個強大的靠山,實力稍弱小些的門派可能被人家吃得連骨頭都不剩。所以雖然這貢奉的數目不菲,往往需要小門小派們勒緊褲腰帶才能擠出來,但他們卻交的心甘情願,畢竟比起門派的傳承來,這些身外之物實在算不得什麼,再說了,有些人想交恐怕還沒得交呢。
而凡是在芒碭山落了戶的門派,有天魔宗這個龐然大物在罩著,出外行走至少不必在兢兢戰戰,畢竟人家不看僧麵也得看佛麵不是?
欺負了人家的小弟,做大哥的總是要出頭的,不然何以服眾?
芒碭山中央地域乃是群山靈氣彙聚之所,此地有十六座天峰,天峰基下是靈根之源,充盈精純的天地靈氣從地下透徹而出,沿著七座山峰徐徐而上,最終透峰而出,在七座山峰頂端彌散開來。故此這芒碭十六峰頂端終年靈氣繚繞,雲鶴飛舞。在山腳下仰望七座山峰,隻能看到那繚繞不散的天地靈氣把十六座山峰包裹了起來,陽光照在其上,折射出萬千七彩霞光,端的是玄幻瑰麗。
若是不知情的人看見了這等人間仙境,必以為此地是一家仙家宗門。
實則不然,這芒碭山修煉聖地數百門派,非但不是什麼仙家門派,而且俱都是那在常人眼中臭名昭著的魔門邪派。而芒碭山中央地域那十六座天烽,更是仙魔六宗門之一,天魔宗的宗門之所在。
修仙或者修魔,其實修的都是‘道’,隻不過一個修的是仙道另一個修的是魔道罷了。修仙或者修魔,最終目的都是修煉自己的元神,隻是他們達到這個目的的心態和方法不盡相。
人心相當雜亂,人有各種欲望,有各種想法,也有種種惰性,而一個人想專心致誌的做某件事情,除了外因以外,就會受到這些東西的影響。
人不是機器,不可能做到每一時刻都真正心無旁騖的做一件事情,從某種層麵來說,其實人是相當賤的,因為他總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人心當中總是有一個另外的‘自己’在阻礙著他,讓他的信心動搖,讓他對自己的堅持產生種種懷疑,從而導致他所堅持的信仰崩潰,開始走向墮落。
所以說,一個人最難過的,往往就是自己這一關,而這個‘自己’,就叫做心魔。
修士也是人,所以修士也有心魔,隻不過修士的內心比普通人強大很多,所以他可以暫時壓製自己的心魔,從而做到真正心無旁騖的修煉,這就是‘道心’,一顆向道之心。
而一個修士與自己修為境界相匹配的道心,就叫做‘心境’。道心堅若磐石,心境就平靜無波,修煉可以暢通無阻;道心出現裂痕,心境會起波瀾,這時心魔就會趁虛而入,也就是說另一個‘自己’會阻礙自己的修煉。
如此,道心與自己的修為境界不匹配,心境就會下降,修為從此無法進步。
所以說,一個修士除了要提升修為以外,提升自己的心境也很重要,若是修為夠了,但是心境不夠,也無法突破瓶頸,進入更高的階段。
修道之人修的是元神,而元神,是一個生命體神智活動的原動力,也是一個生命體存在的真正意義,亦可稱之為本我。
一個修士修為提高的過程當中,他的心境也會自然得到提高,從而元神就可以壯大一分。
然而修仙者或者修魔者雖然都可以稱之為修道之人,但他們的‘道心’卻有著本質的區別。
修仙者,講究萬法自然,不爭而爭,不奪而奪。因此,他們做事情往往循規蹈矩,不做違和之事,不妄造殺戮,走的是一條平和之道。一旦他們違背了自己的‘道心’,心魔就會趁虛而入,阻礙著他們的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