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國民師範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

山西國民師範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簡稱國師紀念館。位於太原市五一北路245號,原名“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是太原市唯一保存下來的較為完整的一處革命舊址,於1991年9月18日正式開館。

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始建於1919年6月,是閻錫山創辦的一所專門培養全省小學教師的師範學校。它由學校校本部、體育場、農場三部分組成,整個校園占地麵積20萬平方米,教室,辦公室、宿舍、實習工房290餘間,開設國語、數學、曆史、軍事訓練、實習工廠等科目,在太原市當時的中等專業學校中辦得最好,規模最大。它以西洋式大門(複原),禮堂(已毀),歇山卷棚式前簷帶廊的二層辦公樓、錄事室為中軸線,兩側建有圖書館、學生宿舍、實習工廠等。整個建築物坐北麵南,平麵呈方形,規模宏大,具有中西結合的風格,可惜有的建築已不複存在。

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具有光榮的革命曆史,它是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山西著名的活動基地之一。

國民師範的曆史是光輝的,她是山西革命運動的搖籃,為山西革命和中國革命培養了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徐向前、薄一波、程子華、王世英、李雪峰等就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更可貴的是,她像一部播種機,把千萬顆革命的種子撒遍了太行之巍,汾水之濱,撒向中華大地。

為了弘揚我黨我軍革命光榮傳統,辦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西省與太原市政府撥款對國民師範進行了維修、保護。修複後的紀念館占地麵積6600平方米(不足原規模1/20),除集中地、有代表性地體現了當年原有風貌外,門外又增建了介紹國民師範革命活動的照壁,配套的東陳列廊、西展廳和接待室,形成了完整的參觀路線,館內展出的圖片、圖表、照片、文物等內容十分豐富。辦公樓、東圖書館內展出的“山西國民師範原址模型”、“犧牲救國同盟會展”、“山西抗敵決死隊戰鬥曆程展”、“中共太原地區鬥爭史展”等十二個部分以及一些輔助展,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國民師範不同階段的光輝革命曆史,再現了革命活動的場麵。

國民師範雖已成為過去,但她追求真理、熱愛祖國、英勇無畏、艱苦奮鬥、團結一致、善於鬥爭的光榮革命傳統,卻使我們永遠銘記,代代相傳。

太原解放紀念館

太原解放紀念館位於太原東山的牛駝寨,這片土地當年曾是解放太原的主戰場之一。牛駝寨地勢陡峭,溝壑縱橫,自古以來就是兵家攻守太原的軍事要塞,有“太原門戶”之稱。在解放太原戰役中,我國人民解放軍經過一個多月的浴血奮戰,力舉攻克牛駝寨等東山四大要塞。1949年4月24日,太原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從此推翻了閻錫山長達38年之久的罪惡統治。

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啟迪後人,紀念攻打東山4個要塞爭奪戰中犧牲的烈士,1959年,中共太原市委、市人民政府決定在牛駝寨修建革命烈士陵園,陵園建成之後經過四次大的擴建修葺。1988年決定在牛駝寨烈士陵園的基礎上擴建太原解放紀念館,這項工程於1988年3月24日破土動工,198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40周年之際竣工落成。擴建後的太原解放紀念館和牛駝寨烈士陵園以東西走向橫貫主線,全部占地麵積9300餘平方米,分為紀念碑區、展覽區、陵墓區3部分。整體建築雄偉壯觀,跌宕起伏,錯落有致,疏密相間,構成一幅宏偉絢麗的立體畫圖,給人以肅穆之感。

紀念碑區由凱旋門、太原解放紀念碑主碑、副碑等建築組成,徐向前元帥手書“太原解放紀念碑”鎏金大字裝點豐碑,充分顯示了太原解放的偉業將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拾級向東,穿過牌樓,進入展覽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毛澤東同誌題寫的“死難烈士萬歲”的烈士紀念碑矗立於廣場。南北展室相映成趣,渾然一體。為了真實再現太原解放曆史全貌,整個展覽室從征集到的2000餘萬字的文獻資料和700餘幅曆史資料照片中搜集了8萬餘字的展出文字、500餘幅照片,從6個不同的側麵曆史地再現了太原解放的雄偉畫卷和戰鬥史實。循東進入墓區,一片蒼鬆翠柏,鬱鬱蔥蔥,這裏安放著當年在解放太原攻打東山牛駝寨等四大要塞時英勇犧牲的1898位烈士的遺骨。墓地中央矗立著烈士紀念堂,這座采用重簷結構、古樸典雅的宏大建築坐落在綠叢之中,堂內嵌刻著解放太原戰役英勇犧牲的5500多位烈士的英名,他們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勇於獻身的精神將彪炳於冊,永垂青史。

太原解放紀念館的總體結構造型新穎、蘊意深刻,它是對後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課堂,同時也為古城太原增添了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