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佛不要求佛(1 / 1)

據台灣民意調查顯示,2010年“台灣最受信任的人物榜”中,證嚴法師高居榜首位置。對於這份沉甸甸的信任,這位古稀老人當之無愧。近半個世紀以來,由她親手創辦的慈善機構“慈濟誌業”,從小小的台灣花蓮起步,如今已遍布全球60多個國家,為無數人造福。她的影響力早已超越了種族和國界。

她原本出生於富裕家庭,24歲在台灣花蓮縣普明寺出家,師傅為她取法號證嚴。從此,年輕的證嚴一心向佛,每日與青燈黃卷為伴,參禪苦修。晨鍾暮鼓,與世無爭,原以為一輩子就將這麼過下去。不久後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有一天,證嚴去寺廟附近的一家私人診所,無意中看到地上有一灘血跡。詢問得知,原來是附近的一位孕婦難產,山上醫療條件有限,親屬用擔架抬著孕婦走了八個小時山路,終於趕到大醫院,但由於交不出八千元保證金,又被趕了出來。證嚴不知道那對母子的命運如何,那一灘耀眼的鮮紅,卻始終在眼前縈繞,揮之不去。她從此發願,要建立一個窮人幫助窮人的組織,並在花蓮建一個設施齊全、不收取任何保證金的醫院。

1966年,由證嚴法師倡導的“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以幫助窮苦大眾為使命。這一年,她29歲。建醫院至少需要八億台幣,對於這個小小的出家人來說,無異於天文數字。為了募集善款,她開始以出世之身,行入世之道,四處遊說募捐。以致於,有的人見到她就趕緊躲避。慈濟功德會成立之初,隻有三十多名家庭主婦參加,幾乎沒有人相信,她能建成一座醫院。有人說她自命清高,沽名釣譽,甚至懷疑她借機斂財。麵對挫折和流言蜚語,她絲毫沒有動搖,舉辦各種募捐活動。她自己過著簡陋清貧的生活,卻一次次為那些素不相識的人奔走呼告,微弱的呼聲漸漸引起關注,越來越多人被她的真誠打動。

以洗頭為業的阿桃捐了一萬美元,這相當於她為別人洗三千次頭的收入。不僅如此,她還向顧客募捐,勸每位客人為醫院捐一張病床,不少人居然被她說服,願意捐款。越來越多像阿桃這樣的普通人,紛紛加入進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終於變為現實,1986年,花蓮慈濟醫院建成啟用。經濟貧困的人在這裏看病,不僅可以免去全部醫療費用,有的還能得到生活補助。

當最初的理想實現後,她慈善的腳步並未停止。在證嚴法師的精神感召下,如今慈濟誌工已遍布全球,其中不乏名人政要,他們為當地百姓提供醫療誌願服務,並積極參與救災。汶川地震、印尼地震……哪裏有災難疾苦,哪裏就有她清瘦的身影。

在許多信徒眼中,證嚴法師就是真正的佛,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曾經有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病重的孩子找到證嚴法師,求她給孩子“摸頂”,幫助驅病消災。證嚴法師慈愛地撫摸著孩子的頭頂,看著這位虔誠的母親說:“如果我真有這麼大的本事,就不用奔波忙碌,到處募捐蓋醫院了。”

一語道破,證嚴法師也不過是最普通的凡間女子。她總是教導身邊的弟子和信眾:“學佛不要求佛,要學習佛陀的人格:大慈悲、大智慧和大勇氣。”這或許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最初隻有三十多名追隨她的信眾,如今能在全世界發展到上千萬之眾。學佛不要求佛,則世人皆可成佛,隻要有一顆仁慈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