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那年,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一個演說家來到學校演講,力克坐在台下聽了不到10分鍾,就已熱淚盈眶。他想,自己一定是被什麼東西觸動了。他第一次領略到了演講的魅力,從此立誌要當一名演說家。“既可以環遊世界,又能給人金錢買不到的希望,這是多麼酷的工作啊。”當他說出這個想法時,父母都覺得兒子有些瘋狂。你準備向別人講些什麼?有誰願意聽你演講?你怎麼去那些地方……這些現實的問題,力克連想都沒想過,“我什麼都不知道,我隻知道,我想當一個演說家。”
2
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力克最初的夢想之旅並不順暢。他每天給別人打電話,四處聯係演講,卻屢屢碰壁。在接連被拒絕了52次之後,他終於迎來了第一次上台的機會,雖然緊張得手心冒汗,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卻成為他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次嚐試。“隻要能成功,就值得再試一次,值得再失敗一次。”他總是用這句話鼓勵自己。每到一處,力克就以自身經曆告訴人們:不要放棄,一切皆有可能。
有一次,他去一個學校演講。當演講結束後,一個17歲的男孩哭著告訴他:“你錯了!你說一切都有可能,但是我的夢想永遠不能實現。我得了一種病,因此長得非常高。我的夢想是當一名飛行員,醫生說我的個子還會長高,當不了飛行員。”力克說:“你不要放棄夢想,但是可以改變方向,因為你不知道在人生的拐角處會遇到什麼。”一年後,當他再回到那所學校時,那個男孩果然長得更高了。他欣喜地告訴力克:“自從上次跟你交談之後,我就拿起了心愛的吉他,現在我有了自己的樂隊,都快出專輯了。謝謝你,是你改變了我的一生!”這句話,也讓力克更加認清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隻要不給自己設限,人生就有無限可能。水曾經帶給力克最恐怖的記憶,好幾次他都差點在水中結束了生命,後來他卻在水裏找到了自由。他狂熱地迷上了水上運動,學會了遊泳,還會衝浪、跳水、潛水。他從10米高的跳台上勇敢地躍入水池,也曾經下潛到30米深的海水中,足足呆了45分鍾。他不斷挑戰極限,用這些事實再三告訴人們:“不論我們有沒有四肢,恐懼才是最大的殘疾。”
力克樂觀自信,言談舉止詼諧幽默,麵對觀眾時霸氣外露,常常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產生錯覺,這是一個沒有四肢的人嗎?就連他身邊的助理偶爾也會犯錯,有時直接把一瓶水遞到他麵前,直到力克露出無辜的表情,助理才猛然醒悟:哦,原來他沒有手!力克沒有腿,這並不妨礙他在世界各地留下自己的“足跡”。迄今為止,他已舉辦過1500多場演講,“粉絲”遍及全球。除了演講之外,他還演過電影、唱歌、寫書,激勵了無數人。
3
讀《人生不設限》,分享力克的人生經曆和心路旅程,絲毫不覺沉重。他總是以略帶詼諧的語調平靜敘述,往往在不經意間,就觸碰到我們的靈魂最深處。“我不會因為還沒洗手就不準上餐桌,也永遠不會因為踢到腳趾頭而痛得半死。”當你還在怒氣衝衝地抱怨那塊拌腳的石頭時,可曾想到,此刻你所抱怨的,也許正是別人夢寐以求的。試著換一種全新的視角,去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本書帶給我們最大的啟示,也許正在於此。
多年以前,我去參加一個活動,見到一個小夥子。由於家族遺傳,他生下來就是個重症血友病患者,體內的凝血因子含量不到正常人的1%。即使他每天臥床不動,身體也會出血,為了維持生命,他幾乎每周都要去醫院輸血。我當時傻傻地問了一句:“你的身體每天都在出血,痛嗎?”他很認真地向我解釋:“如果血流在肌肉或關節裏,就會有疼痛感;如果血流在內髒裏,就會毫無感覺。所以對我來說,越痛就越安全。”我無法形容當時的感受,隻是突然意識到,同樣一件事,原來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看到悲觀的一麵,有人看到積極的一麵,角度不同而已。
童年時代的力克,曾有一個夢想,希望能遇到一個跟自己一模一樣的人,他太需要一個榜樣來鼓勵自己。然而,這種感同身受的慰籍,即便是最疼愛他的父母也無法給予他。奇跡最終沒能出現,願望落空,他最終把這種遺憾化為了前行的動力:“我沒有得到這個奇跡,但是我可以給別人奇跡。”後來,他在世界各地巡回演講的過程中,果然遇到一個有著同樣遭遇的小男孩。力克的出現,給了這個不幸的家庭以莫大的鼓舞,重新點燃了他們對生活的希望。他曾無數次問自己,我能為這個世界改變什麼?此刻,答案已清晰:“即使是我生命最糟糕的事情,對於別人依然有著非凡的意義。”
力克說:“人生的遭遇難以控製,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你可以阻止的。你能選擇的不是放棄,而是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生活。”合上書本,心情依然難以平複。是的,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我們有手有腳,理應比力克做得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