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勢頭得到遏製,但影響仍在向縱深方向發展,推動國際力量對比、國際關係和國際格局發生複雜深刻演變。經濟安全、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問題與地區熱點、局部衝突、領土爭端等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增加了安全威脅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各主要國家紛紛出台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國際安全秩序建設進入一個新的活躍期。亞洲地區總體保持穩定,但麵臨的安全挑戰增多,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熱點問題時有升溫,一些國家政局波動,影響地區安全的因素更加複雜。
製定和完善國際戰略、維護並拓展國家戰略利益是決定中國未來命運的核心因素之一。因此,中國應從基本國情和國家戰略資源出發,采取積極參與的綜合戰略,即在軍事方麵,不挑戰但必須穩步加強軍事實力,加速軍事現代化的步伐;經濟方麵,積極融入世界經濟並參與競爭;政治方麵,堅守立場並策略靈活;文化方麵,在弘揚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加強對其它文明精髓的吸收。中國一方麵應充分認識到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的增長,承擔負責任大國的曆史使命;另一方麵要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及實力的局限,避免出現被國際孤立和被包圍局麵,以建設性的心態和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處理。中國的國際戰略目標應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麵:
其一是維護和營造有利於國內現代化建設的國際環境。避免與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陷入對抗、遏製和冷戰的循環圈;避免周邊結成旨在對付中國的同盟;避免中國周邊的熱點問題如印巴衝突、朝鮮半島等失控。為此,中國應進一步發展與俄羅斯、歐洲、發展中國家的關係,為避免國際孤立或陷入美國包圍圈而謀劃;加強與周邊國家的交往,促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擴大經濟深化空間;建立正常的中美關係,鞏固和拓展雙邊共同利益的範圍與空間,理智應對美國的“接觸+遏製”(Congagement)戰略。
其二是維護和擴展國家戰略利益的範圍和空間。維護和擴展國家的經濟利益,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國際份額,獲得技術、管理經驗、資本和資源,推動本國經濟的發展;維護和促進國家安全利益;維護國家政治利益;拓展國家文化利益。
其三是擴大國際影響力。樹立和平、開放、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積極參與全球性國際機製並適時促進其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的和平崛起。
一、“和平崛起”同台灣問題
中國是在國家尚未完成完全統一、麵臨“台獨”分裂勢力在兩岸之間不斷製造危機的情況下開始和平崛起的。台灣參照門洪華,中國國家戰略利益的拓展,《戰略與管理》,2003年第2期問題涉及中國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所在,中國不會允許任何勢力以任何形式將台灣從中國的領土中分割出去。中國有決心、有信心通過最大努力,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統一問題,但這需要國際有關方麵的協作和支持,因為“台獨”分裂勢力對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不斷進行單方麵挑釁,已成為中國實現國家和平統一的最大障礙。放任台獨分裂勢力,不僅將破壞中國的和平統一事業,也將嚴重幹擾中國順利實現和平崛起,威脅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違背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932008年5月以來,台海局勢進入和平發展新時期,兩岸交流合作不斷深化。這凝聚了兩岸人民共同期盼,也受到國際社會普遍歡迎。為此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麵的工作:
(一)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大對台灣的宣傳力度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促進中國的早日統一,是當前中國統戰工作根本出發點。首先,加大《反分裂國家法》宣傳力度,讓台灣民眾真正完全了解“和平統一、一國兩製”的方針政策,了解大陸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前景的一貫主張,認識到這部法律的製定有助於反對和遏製“台獨”勢力分裂國家,有助於促進兩岸關係穩定發展,有助於維護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在宣傳工作中,要傾聽台灣民眾的呼聲,切忌粗糙、草率,做到“入情入理,入耳入心”。對大陸的廣大台胞、僑屬(包括大陸的台資企業)要盡可能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用實際行動來喚起台灣民眾的民族認同感和中華民族自豪感。其次,加強台灣島內的民意調查研究,充分理解台灣同胞的“台灣情結”,並與“台獨意識”區別開來”。製定相關可行的方針,化解台灣民眾尤其是島內工商界、廣大知識分子和科技人員對大陸的誤解和偏見。再次,大力弘揚愛國主義,不分民族宗教信仰,不管意識形態,隻要是中國人,都應團結起來。總之,中國大陸對台灣宣傳的範圍還需要擴大,對台的方針政策的手段和方法要靈活。
(二)發展經濟,增強大陸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