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持續發展,文化體製改革的全麵展開,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文化消費需求的不斷壙大,現代科技與網絡信息技術的進步,以及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明顯改善,都為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步入高增長階段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文化也是生產力。文化可以形成產品、品牌、產業。文化產業是從現代服務業中分化出的新興產業,涵蓋國民經濟多個行業、部門、領域,內容、形式的多樣性是文化產業的一大特征。按照國家統計局頒布的文化產業分類標準,文化產業由核心層、外圍層組和相關層組成,包括9個大類,24個中類,80個小類,產業關聯度高、產業鏈長、投入產出比大、資源利用廣泛、經濟拉動作用明顯、提升就業率的作用顯著。

中共中央在“十五”規劃的“建議”中正式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一項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提出。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又就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出了具體措施。

為貫徹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的精神,認真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於十七大報告中關於進一步發展文化產業的要求,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文化資源大省,發展成為文化強省,政協陝西省委員會與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於10月23日至25日在西安舉行“陝西dOOS文化產業發展研討會”,希望以此為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麵推進、實現陝西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因此,在發展上做文章,是這次研討會的一個中心,一個主題,一個重點。

研討會通過大會主題發言,分會場學術研討和文化產業項目考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研討會發言主題涉及文化產業發展的促進政策與法製建設,文化產業集群、基地建設與規範,文化創意產業形成、建立與發展,新型內容生產和傳播模式等,以及如何把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戰略舉措;如何實現從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如何開發文化資源,培育文化優勢產業和文化產品;如何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打造知名品牌;如何發展現代文化產品流通組織和流通方式;如何建立完善文化市場體係,引導、擴大文化消費等。

這次研討會代表廣泛,規模浩大,盛況空前。

研討會認為: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中共十六大以來,陝西的文化基本建設適應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遵循精神文明建設的規律,公共文化投入增加,文化設施和服務網絡正在完善,文化和相關產業蓬勃發展,初步形成了一些有較大增長空間的產業門類,在政府主導下湧現出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一個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共同發展的文化格局在陝西初步形成,盡管發展還不平衡,尤其是陝南的產業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強化,但總體發展趨勢是好的。

研討會還認為:文化產業在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精神需求的同時,自身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逐步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陝西地處西北內陸,但曆史文化積澱深厚,是中華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從現代發展文化產業的角度看,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以及在天時、地理、文化機緣上的優勢。這次研討會通過請進來的方式,通過20D8文化產業發展研究搭建關注問題、謀求發展,廣開言路、建言獻策的交流平台,不僅為與會代表提供了一個探討、學習、溝通的機會,而且在交流經驗、共商大計、謀求發展的基礎上,使之對發展文化產業的思想更解放,目標更明確,思路更清晰,應該看到要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提升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就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實把握資源特色、優勢,確定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正確思路與對策,集中力量辦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