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最有趣的節日文化(1)(1 / 3)

1、除夕夜北方人為何要屹餃子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除夕吃餃子是中國人的傳統,吃餃子也被認為是大吉大利的象征。追溯餃子的曆史,唐代時,“餃子”的形狀與現在的餃子已經基本沒什麼出入了,而吃法也與現在的吃法一模一樣了,即將煮好的餃子撈出來盛在盤子裏。宋代時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除了上述稱法,元代時還稱餃子為“扁食”,明代也沿用了這個說法,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

《明宮史》就記錄過過年吃餃子的食俗“五更起……吃水點心,即扁食也。”到了清代時,出現了諸如“餃”、“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

“除”謂去也,“夕”則夜晚。除夕本意就是把本年中最後的一夜去掉,有除舊布新的意思。最通常的習俗是這天晚上全家人要聚集在一起,高高興興、團團圓圓地吃一頓年夜飯。在北方這頓飯一定要吃餃子。

北方人為何要在年三十晚上吃餃子呢,一是取其諧音,“更歲交子”,在半夜舊歲剛過已交新年子時吃它,喻辭舊迎新。二是取其吉形,因餃子酷似元寶,喻國泰民富,“招財進寶”。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征生活富裕。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一般包三種餃子:葷的,晚上吃;二是素的,祭神用;三是驗歲的,包上硬幣、紅棗等,初晨吃。

北方人都喜歡吃餃子,尤其是逢牟過節時,關於餃子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以前有一位吃飯挑剔的皇帝,他要求一日三餐都不重樣。除夕前,皇帝對禦廚說:“今年的年夜飯,要是沒有什麼新花樣,我可饒不了你們!”廚師們沒有好主意,就向朝中大臣請教。大臣潘奇家有位新廚子,他讓人買了一些蔬菜、肉和白麵,就關上門,乒乒乓乓地準備。天黑了,皇帝坐在餐桌前,等待著品嚐美味佳肴。不一會兒,廚師就端上一碗熱氣騰騰的“小元寶”。皇帝夾一個放進嘴裏,滿,噴香,原來麵皮裏裹著肉糜和蔬菜製成的餡,鮮美之極,皇帝的胃口大開,很快就吃完了,這才想起來問:“這是什麼美味呀?”廚師道:“人們叫它粉角。”“我看,這食品是在年三十晚上,新年與舊年交替的時候吃的,還是叫它交予吧。”皇帝說。

後來,“交予”的名字流傳到民間,演變成了“餃子”,囚餃子形似元寶,過年時吃“更歲餃子”有新的一年招財進寶的意思。因此,味道鮮美的餃子成為我國漢族人民過大午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

2、除夕祭祖有哪些習俗

每到除夕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設供桌敬祖先,包餃子、放鞭炮、貼春聯,請已故的先祖回家過年。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除夕最為隆重的就是除夕祭祖儀式了。如果家中富庶,內有祠堂,則場麵更是頗有威儀。除夕下午開始把畫像掛上,備好香爐、燈籠、長錢、紙錢、鞭炮等物,擺供祭祖。

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南方人寓居北京者,祭祖很隆重,用八碗大萊,中設火鍋,按靈位設杯箸;滿人祭祖用桃酥、芙蓉糕、蘋果、素臘、檀香等;蒙古族人祭祖用黃油炒黃米麵,撤供時用香油炸,蘸白糖分食。

農村一般到黃昏時開始請祖。有的是上墳請祖先回家過年;有的由本族中長者帶領一二子孫,手執紙錢,到村頭跪下,一邊燒紙一邊念叨:“爺爺奶奶,回家過年了。”燒完紙便起身回家。到大門前,再燒紙,鳴放鞭炮,麵向大門叩頭,並念道:“爺爺奶奶回家過年了,請門神讓路。”然後才邁步進門,點燃明燭,徹夜不熄。進了大門以後,要在門口橫放一根木棍,叫做攔門棍,最好是桃木的,攔住凶神惡鬼不準進門。在院內撒芝麻稈,或者穀草,叫做“踩歲”,據說有什麼精靈或鬼怪進來會有響聲。待過年後正月初六,再焚燒錢錠,將祖宗送走,名為“送年”。

3、為什麼說春節起源於臘祭

對於中國人來說,最隆重最熱鬧最喜慶的日子就是春節了,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臘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可以認為是“年”的雛形。但“年”的名稱出現卻較晚,是從周朝開始的。據史籍記載,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義指穀物生長周期,穀子一年一熟,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又傳,春節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這種風俗最早始於周代。古人逢臘月就要圍獵,以捕獲的禽獸做“犧牲”祭祖宗。

人們經過一年辛勤勞動,在歲尾年初之際,用農獵收獲物來祭祀眾神和祖先,以感謝大自然的恩賜,逐漸形成了慶祝歲首的風俗。

春節的命名始於1913年。當時任內務總長的朱啟鈐先生向袁世凱提出一個《定四時節假呈》,“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凡我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給假一日。”“夏節”、“秋節”、“冬節”則沒有放假休息。這一製度一直沿用下來。

守歲,即除夕之夜人們通宵不寐,要聊天、放鞭炮、打牌、包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