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隱士名稱考辨
從上古堯、舜、禹的漁獵時代到夏、商、周的農耕社會,及至於漫長的封建農業社會,自巢父、許由、卞隨、務光、伯夷、叔齊以下,到晚清封建社會謝幕為止,出現的隱士,有人說“不下萬餘人”(蔣星煜《中國隱士與中國文化》)。不知如何估算。但名見於經傳典籍可考者,確實不少於幾百人,甚至上千人。隱逸的名稱雖則分歧雜亂,但實際上都是名異而實同。下麵列出十多種隱士名稱,並一一加以考辨,以示其形形色色,紛繁雜亂以及細微區別。
隱士·隱者·隱君子
“隱”,是隱蔽、隱居的意思。“士”,封建時代的讀書人,士不見於世,所以稱為隱士。在曆代,把“隱士”稱為“高士”的,也頗為不少,但最為習用、普遍、通俗,表意最準確的,還就是“隱士”這個詞了。這個詞也因之成為專用名詞。
隱士、隱者、隱君子,三者大意相同。
隱士,是指隱居不仕的人,他們或是對統治者不滿,不願與之同流合汙瀟灑傲王侯、或有厭世思想自願逸出紅塵之外、或自願縱情詩酒放浪陶醉於山水之間的、或時不相宜,準備待時而出的那一部分人。
《周易》上九:“肥遁,無不利。”(“肥”,通“飛”,遠走高飛)
這是說君子應觀察時勢,如果不利於自己時,應該及時退隱,沒什麼不利的。如果隱遁得太遲,就有危險。(這多少帶有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味道)
《元史·隱逸傳·序》:“元之隱士亦多矣,如杜瑛遺執政書,暨張特立居官之政,則非徒隱者也。”
《史記·老子傳》:“老子,隱君子也。”
《論語·述而第七》:“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由此可見,君子僅為聖人之次位,在隱士中位於尊者之位。
逸民·逸士·遺民
逸民,亦作“佚民”。“遺民”之義應略小於“逸民”。
《明史·隱逸傳·序》:“夫聖賢以用世為心,而逸民以肥遁為節,豈性分實然,亦各行其誌而已。”
《漢書·律曆誌》顏師古注雲:“謂有德而隱處者。”
《後漢書·逸民傳》記野王二老以下共18人。
《魏書》有逸士傳。
《論語·微子第十八》:“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此七人,除伯夷、叔齊、柳下惠外,其餘四人已不可考。柳下惠,魯國大夫,本名展獲,字禽。在儒家著作中多次與伯夷、叔齊並列,譽為有德行的人,民間傳說中“坐懷不亂”之人。
《論語·堯曰第二十》:“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逸民釋義大致有三:
其一,泛指避世隱居不做官的人。
其二,也指改朝換代政權更迭之後,仍然效忠舊政權不在新朝做官的人。
其三,也泛指亡國或大亂後遺留下來的人民。
例如: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處士·處人
未仕或不仕的人,不官於朝而居家者也。
《荀子》:“古之所謂處士者,德盛者也,能靜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箸是者也。”
《後漢書·劉寬傳》注:“處士,有道藝而在家者。”
例如:
《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宋史·魏野傳》:“魏野,字仲先,陝州陝人也。”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正月,詔曰:“……故陝州處士魏野……”
《元史·杜瑛傳》:“金將亡,士猶以文辭規進取,瑛獨避河南緱氏山中。”臨終,遺命其子曰:“吾即死,當表吾墓曰:緱山杜處士。”
綜上所述,古時稱有德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為處士。這種處士的稱謂有禦賜、公認、自號三種形式。這裏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先仕後隱”或“先隱後仕”者,縱考史籍,均不見稱為處士者。大概人們視仕途為不潔之地,經過仕途的人就不純正清白了。處士就像待字閨中未出嫁的處女也。
高士·高人
超脫世俗之人,多指隱士。
高士是根據《周易》蠱卦十八:“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而定名的。注疏說:“不複以世事為心,不保累於職位,故不承事王侯,但自聳高慕,高其清虛之事,故雲高尚其事也。”
例如:
《戰國策·趙三》:“吾聞魯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
唐駱賓王《寓居洛濱對雪憶謝二(一作洛濱對雪憶謝二兄弟)》詩:“旅思眇難裁,衝飆恨易哀。曠望洛川晚,飄颻瑞雪來。積彩明書幌,流韻繞琴台。色奪迎仙羽,花避犯霜梅。謝庭賞方逸,袁扉掩未開。高人儻有訪,興盡詎須回。”
晉皇甫謐《高士傳》載晉以前96人。
清高兆《續高士傳》載晉至明143人。
幽人·山人·居士·散人
幽人,在昏暗僻靜之處幽居幽棲之人,泛指隱士。
例如:
《周易·履卦十》:“履道坦坦,幽人貞吉。”指道路平坦,既無險難,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
南齊孔稚圭《北山移文》:“或歎幽人長往,或怨王孫不遊。”
唐孟浩然《尋白鶴岩張子容隱居》詩:“白鶴青岩畔,幽人有隱居。”(張子容,生卒年不詳,襄陽人。先天二年(713)擢進士,為樂城(今河北獻縣東南)令,後棄官流寓江表。初與孟浩然同隱鹿門山,詩篇酬答頗多。子容為詩興趣高遠,為當時文士所稱。《全唐詩》錄詩一卷。)
唐韋應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丘二十二,名丹,浙江嘉興人,曾官倉部員外郎,是詩人丘為之弟。韋應物寄這首詩時,丘丹正在臨平山(今浙江餘杭市臨平鎮黃鶴山)中隱居學道。詩:“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山空鬆子落,幽人幽人,隱居者,指丘丹。丘丹《和韋使君秋夜見寄》:“露滴梧葉鳴,秋風桂花發。中有學仙侶,吹簫弄秋月。”應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