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布雷艦(2 / 3)

當時,中國尚無專用的布雷艦,要布設水雷,除了使用一部分有布雷能力的艦艇外,隻能依靠臨時動員的民船進行。相對於大規模戰爭的需求而言,當時中國已有的布雷能力還有較大的差距。

自1970年代初期,海軍開始提出建設專用布雷艦的設想,經過論證和技術準備,1981年,總參謀部、國防工辦向工業部門及各研究單位下達了布雷艦(代號918型)的研製任務及其戰術技術任務書。由708所承擔總體設計和技術責任。

1983年,海軍和船舶工業部門簽訂了918型布雷艦的試製建造合同,這也是建國後中國最早實行合同製建造的幾型軍船之一。

與此同時,為了驗證布雷設備的實用性,在南京船用輔機廠建造了模擬布雷係統試驗台,各單項設備出廠交貨後,先安裝在該試驗台上,進行陸上聯動試驗,證明其性能滿足各項設計要求,而後再交付船廠在船上進行總裝調試。

1984年6月,918型布雷艦開工,同年12月,布雷係統陸上聯調測試成功。1986年12月,918型布雷艦下水,經過1年時間的試驗,確認該艦實布水雷的精度、速度等指標都符合或超過當初的設計要求。至1988年1月,正式簽字交船,舷號814.

在建造施工過程中,艦的總體設計還進行了三次修改,第一次是為了改善主機維修和升降平台、減搖鰭的安裝使用條件,修改了型深主尺度和布局;第二次是為適應布雷係統布置的要求,修改了總圖;第三次是根據參觀外艦來訪的情況,為了改進平戰結合能力和改善艦員的生活條件,在總布置上進行了修改。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次修改。

在978型艦建造過程中,一艘外艦訪華,其後,海軍提出,應當平戰結合,修改設計工作,即將一部分雷艙改為非永久性的固定生活艙室,可以在和平時期布置為餐廳、臨時人員艙、文藝健身室等生活艙室,戰時可拆除這些艙室以滿足布雷作戰的需要。

中國海軍以往的軍艦,艙室布置較為狹小,且在艙內燈光、家具、陳設的布置上,人機工程方麵的因素考慮的較少,這是由當時的工業基礎和經濟條件決定的。但是在船舶工業有了一定基礎後,就可以在這一方麵下功夫了。

經過修改,918型艦的軍官艙室居住麵積有所增加,其它艙室則力求色調和家具的配套上明快、柔和、協調。艦上餐廳也加裝了室內空調機,並增加了房間的空間和有效使用麵積。

此外,原先的下甲板水兵艙處於水線以下,室內比較潮濕,會降低水兵居住質量,且長期居住易患關節炎,經過設計修改後,艙室位置則進行了移動調整,並鋪設了防潮層,實際使用中再未出現潮濕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該艦還是中國第一艘采用壁式盒床的軍艦。這種床平時看起來是三人沙發,使用時則將床從盒中翻出成為上下兩層床鋪。如此可以節省艙室內麵積,並能夠使艙內感覺較為明快。

技術概況

918型布雷艦屬鋼質二層縱通甲板船型,雙軸推進,主機為兩台柴油機。該艦長約94米,寬約14米,排水量約2300噸。該艦主要武備為4座76式雙37毫米炮。

由於設計時考慮到使用區域的氣象情況,該型艦配有在高海情下實施布雷作業所需的相應操艦設備、動力係統及其控製裝置和減搖鰭等設施,使艦的適航性很好,能夠在高海情下安全航行,甚至在相當高的海情下仍能進行布雷作業。918型艦的核心部分,是布雷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