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萬裏入東營 三角洲前感歎生
濁浪滔滔攜土至 泥沙浩浩築州城
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由西向東蜿蜒崎嶇,奔騰入海。
千百年來,黃河攜帶黃土高原的泥沙,每年以16萬噸泥沙入海,每年以30平方千米,約一萬畝土地的麵積向大海擴展,從而造就了新的陸地。正由於是新生區才是沉降區,而沉降區的特征就是土壤積堿狀況和鹽堿特性。
黃河三角洲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季風盛行區,大氣蒸發可使土壤水分汽化,促使地下水補給土壤水,成為土壤水鹽向上運動的動力條件。黃河三角洲說明土壤水的毛管上升運動超過了重力下行水流的運動,土壤及地下水中的可溶性鹽類隨水流上升蒸發,濃縮、累積於地表。在一般情況下,氣候愈幹旱,蒸發愈強烈,土壤積鹽也愈厲害。
季風氣候最顯著的特點是一年內幹濕交替,降水集中。從而引起土壤的季節性積鹽和脫鹽。春季幹旱多風,強烈蒸發,土壤表層鹽分大量積累;到了雨季,鹽分受降水的淋洗,土壤表層發生脫鹽;雨季過後,隨著蒸發的逐漸增強,土壤又開始下一周期的積鹽。從而造成土地鹽堿化的年內動態變化。
改革開放後雖然這裏開發比較晚,但有勤勞智慧的廣大勞動人民,用勤勞的雙手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開發,建設著這片沉寂多少個世紀的熱土,各項事業突飛猛進,創造了在鹽堿灘上經濟發展的奇跡,在黃河入海口,由於海河的共同作用,這裏有豐富的土地、灘塗、石油、鹵水、地熱等資源,所以一座新興的石油城在營東市漸漸地崛起,屹立於我國渤海之濱。
這座年輕的新興城市雖然成立的比較晚,但其管轄的口河、饒光、津利、利懇幾個縣區,人口一百二十多萬,麵積八千多平方公裏,GP在全省排名前茅。而這裏又是我國石油主要分布區。這裏之所以被譽為“濕地之城”,也就是因為地處某省北部,河灘微傾、地平,形成了中國最年輕、最典型的濕地生態係統,地貌以蘆葦沼澤、濕地為主,優良的環境吸引了大量鳥類,包括丹頂鶴、枕鶴、灰鶴、白鸛等珍禽。
營東市經過30年的開發建設,形成了以石油工業為中心,海洋、旅遊為產業機構,高樓林立、道路四通八達。營東市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曆史之美,向觀眾呈現一幅美麗、流淌、行進著的中國畫卷,讓人們感受到營東的萬千變化中,感受時代進步、激發奮進力量。
營東市是國家利勝油田主要產油區,六十年代開始探明石油儲量將近六十億噸,並於一九六一年四月完成第一口勘探井----華八井,從此石油會戰就拉開了序幕。這裏之所以被稱為“聚寶盆”也是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水水位高形成的鹽堿地等原因。在營東市區外沿著各條道路行走,你就會發現在這片無際的鹽堿灘上到處是拔地而起的抽油機,也有人稱它為“磕頭蟲”,它們不分晝夜,像耕地的的農民,時而低著頭時而抬起頭弓著腰,默默不語,耕輟不休。它們又像石油工人,每天12小時輪流倒班,沒有雙休日,忍受著烈日和嚴寒,還有孤獨和寂寞,讓我想到 五千年古老的中華民族的辛勤和智慧。地下石油管網就像千萬條小河彙入長江和黃河一樣最後流入大海;而石油則由分支彙入主管道,流向港口-----利勝油田提煉與出口基地。
石油是一種黑色粘稠的液體,被譽為“工業的血液”,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它可以提煉出各種燃油、燃氣、塑料、瀝青、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可用於製藥、清潔、潤滑、食品上等作用。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騰飛的中國更離不開石油,不僅為我國創外彙,還不斷地向迅速發展的各地區輸入血液,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我們的石油工人一樣胸有一顆火熱的心,無私甘於奉獻的精神。
利勝油田不僅有一個資源豐富的產油區,經過多年的努力拚搏如今也是一個各種技術力量兼備,人才過硬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中國第二大石油生產基地,產油區主要分布在營東、濱州、德州、濟南、
煙台、淄博、聊城等八大區域,連續穩產年產3000萬噸,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戰略能源。利勝油田是我國重要的石油工業基地,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利勝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利勝油田分公司和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勝利勝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的統稱,主要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地麵工程建設、油氣深加工、礦區服務等業務 。現勝利油田的開采及運營工作由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利勝油田公司管理。
截至目前共有員工二十餘萬人。五十多年來,油田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促進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五十多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三百多億立方千米,生產原油十多億噸,實現收入二千億餘元,上繳利稅一千餘億元,為推動石油石化工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