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航天精神:見證中國“飛天夢”圓(1)(1 / 3)

第一章 偉大的民族孕育偉大的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滿載著中國人的夢想和驕傲

登天、飛天,是人類的一個千古大夢,也是中國人民的一個千年的希冀與夢想。離開地球,飛向太空,是人類世世代代的憧憬與追求。

兩千多年前,中國便有嫦娥奔月的神話;六百年前,中國就有萬虎坐在自製火箭上試圖送自己登天的真實故事。1958年,毛澤東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從此開啟了中國飛天長達半個世紀的漫漫征程。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成千上萬的幾代航天人投身其中,嘔心瀝血,奉獻終生。

1970年,4月24日,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

當《東方紅》響徹天宇時,無數的中國人熱淚盈眶,九州大地被歡呼聲包圍。艱難的新中國,在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如黑夜中無知的嬰孩,摸索著前進的路途和方向。無數中國航天的先行者,經曆了多少傷痛,揮灑了多少血淚,憑著中國人特有的堅忍,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最終讓世界刮目相看!

航天精神體現出中國航天技術發展一日千裏,神速的科技進步讓中國人無不驕傲!以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發展曆程為例,從1999年11月中國的神州一號發射升空,到如今的神州八號直入蒼穹;從最先的不載人實驗飛船,到載一人、載兩人、再到如今載三人並太空行走,航天事業的發展讓世人看到,勤勞、智慧的中國人用短短時間的孜孜以求,努力提高,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三四十年才走過的艱難航天道路!

航天精神是中國人民自強不息、自主創新的輝煌篇章,是我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征程上奏響的又一壯麗凱歌,也是中國人民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的又一重要貢獻。全體中華兒女都為此感到無比驕傲和榮耀。

航天精神滿載的更是那些航天人的驕傲。在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的自述專著——《天地九重》中,他這樣寫道:

記得2003年10月15號早上5點20分,在酒泉發射中心的問天閣,胡總書記為我送行,並說:“相信你會果敢堅毅的完成任務”。我也表達了我的決心:“請總書記和全國人民放心,我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當我從問天閣走出來時,我看到總書記又往前走了幾步,眼中飽含著關心和激勵。從問天閣走出後,向總指揮李繼耐報告時,我充滿了信心,這也是一種精神激勵。

當我第一次能把束縛帶解開,我迅速漂浮到舷窗邊去看外麵的世界,去俯瞰人類賴以生存的美麗家園。蔚藍的地球上空飄著淡淡的白雲,非常漂亮,無比壯觀,這一刻,我深深為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這一刻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是多麼的了不起。我們用自己研製的航天飛船,把自己培養的航天員送入太空,而以前我們隻是在電視上看到其他國家的航天員飛上天,而在今天,當我們的科技、經濟、綜合國力使飛船進入太空,給我們的衝擊是什麼?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

當我能夠第一次把手套摘下來,第一次拿起筆寫字的時候,我在工作日誌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第一次來抒發一個航天員、一個中國人當時的心情。寫完之後,放在飛船的攝像頭下,希望所有的中國人和我一起分享這份驕傲和自豪,分享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現在我的日誌在國家博物館收藏。在那一刻,中華民族在我心中是多麼神聖,對國家和民族產生了無比的熱愛,當時的感受、那種震撼無以言表。

神舟,中國飛船的名字。獨一無二,舉世矚目。一次次,這凝結著民族智慧與光榮的宇宙飛船,在浩瀚太空中銘刻下了中國人的印記。

自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號發射成功以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先後成功實施4次無人飛行試驗、3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將6位中國航天員成功送入太空。這些來之不易的成就,凝聚了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的汗水與心血,更傾注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光榮與夢想。

中華民族探索太空的步伐之所以能夠曆盡磨難艱辛而信念愈堅,源自於我們這個古老民族與生俱來的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勇氣,源自於我們民族底蘊中那種永不泯滅的民族精神。

回望浩瀚無際的太空,還有無窮的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這條路也許會有坎坷,但自強不息的腳步卻永遠向前,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中所形成的“兩彈一星”精神,必將引領我們去實現新的夢想,去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