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用間篇(2)(1 / 3)

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孫子兵法·用間篇》

孫子說:“從前商朝的興起,是由於重用了在夏朝為間的伊摯;周朝的興起,是由於重用了在商朝為臣的薑子牙。所以,明智的國君,賢能的將帥能用智慧超群的人做間諜,就一定能建樹大的功業。這是用兵中非常重要的謀略,整修軍隊都要依靠間諜所得來的情報來決定軍事行動。”

孫子在這裏提出了“以上智為間”。上智,指具有很高智謀的人。選拔間諜,不是什麼人都能勝任的,他必須具備高超的智慧。這是因為間諜要打入敵方內部,或在敵國搜集情報,充滿了危險,稍有不慎,便會暴露。這就要求間諜智慧超群,能經受各種挫折與磨難,能善於機變,否則就不能完成間諜的使命。其次,敵我雙方都在使用間諜搜集情報。己方用間,敵方也會以反間計愚弄自己。如果不是出類拔萃者充任間諜,就容易受敵方擺布,誤傳敵情,從而使統兵的將帥判斷失誤。

“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孫子為此舉了兩個例子:一是商朝開國功臣伊尹,一是周朝開國元勳薑子牙,他們都是曆史上有名的賢相,但他們又是出色的間諜。早年深居敵營,探知敵方底細,連敵軍統帥的個人品性嗜好也了如指掌,所以他們才能細致入微地全麵分析敵情,製定相應的作戰方案,為“滅夏”、“翦商”立下了大功。他們所做的一切,是普通間諜根本無法勝任的。

“以上智為間”著重強調間諜本身的素質。現代社會,對間諜人員的選擇標準更高,要求更嚴。美國和前蘇聯,它們擁有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間諜力量,對選拔和造就間諜人才,形成了獨特的體係。

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中央情報局,擁有雇員一萬多人。其中不乏精通武藝的彪形大漢,更有各門學科的專家。中央情報局在物色工作人員時,把目光投向各高等學府。先從低年級學生中進行挑選,幾年後再去回訪那些通過考察的人,若再被選中,則對他們進行特別的智力測驗,然後由總局的鑒定小組對他們進行各方麵的審查,從生理、品德一直到在牙醫手術椅上的表現,他是個臨難退縮的人嗎?還要進行測謊器試驗。經過逐層剔除後,剩下來的人才被總局試用,進行專門技術的訓練。

中央情報局的雇員分成兩類:“黑色人員”和“白色人員。”“黑色人員”是地道的“鬥篷與匕首”式的特務,他們精通使用各種武器,掌握暗殺技術,還學會了各種保護自己的方法等。“白色人員”則是學有所長的專家,他們中不少人就是冶金學家、化學家、律師、心理學家、核子科學家和語言學家、政治學家、地理學家等,每天分析研究從世界各地湧來的各種情報,提出方案與對策,是一批真正的智慧超群者。

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孫子兵法·用間篇》

“內間”是孫子在《用間篇》中提出的五間之一。官人,指敵國官吏。孫子說:“所謂內間,就是收買敵國官吏作間諜。”《十一家注孫子》杜佑注:“因在其官失職者,若刑戮之子孫與受罰之家也。因其有隙,就而用之。”就是說,在敵國的官員中,有賢達而失去官職的,有犯罪而受過刑罰以及株連其家族的,甚至還有受君主寵幸但貪於財物的,有屈居下僚得不到重用的,有想乘著戰亂而施展才幹的,有反複無常,立場不穩的,這些官吏“因其有隙”,都是可以秘密地用豐厚的錢財去疏通拉攏,作為內間的。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內間是隱藏在敵人內部的定時炸彈,他們對敵人的危害也最大。古今中外的軍事家,常常使用內間來扭轉被動局麵,創造戰爭奇跡。

今天,間諜戰已從軍事領域擴展到經濟領域。在競爭激烈的商戰中,競爭各方用重金收買對方要害部門的官吏,許多絕密的經濟情報、科技情報也就成了馬路新聞,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可見,內間是隱藏在敵方陣營中的伏兵,它的特殊作用是無法替補的。

古今兵家都認為用間知敵或用間惑敵是製勝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對收買敵國官吏充當內間,更是不惜血本,以間助戰。

公元1125年,金兵攻破北宋國都汴京(開封),將宋徽、欽二帝及秦檜等一些朝中重臣俘獲,秦檜當了俘虜後,貪生怕死,經不住金人威逼利誘,賣國求榮,充當金人內間被釋放回朝。秦檜南歸後,巧舌如簧地吹噓自己是抗金的英雄,得到了昏君南宋高宗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