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辦刊思路要新,視野要開闊,立足西北,麵向全國,要有“走出去”的文化戰略眼光。其實,這也是刊物的生存之道。緣此,要堅守學術理念,注重原創性;要勇於探索真理,彰顯時代特征。費孝通先生說過的“專家辦刊”的話,我們還是十分推崇的。
一份學術期刊的誕生,如同一株幼小的樹苗,除了創辦人的敬業與奉獻外,還需要學界同仁的關心、支持和厚愛。我們衷心地期盼著專家、學者為刊物賜稿,為我們賜教。《西夏研究》創刊號得到了學術界的大力支持,我們深感欣慰,深致謝意。辦好一份剛剛麵世的刊物,要走一段很長的路,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本著古人“思索”、“守拙”、“至美”的思想和原則,來對待我們的事業,追求我們的境界。
2010年元宵節
新春寄語
2009年的冬雪比往年來得早,落雪也頻繁。依季節看,是豐年的兆頭。2010年,是新世紀第一個10年的結束,下一個10年的肇始。年輪的交替,湧動著新氣象,預示著新收獲,帶給我們的既是心靈上的新祈盼,也是精神上的再鼓勵,更是事業上的大有為。
這一切,將體現在新的辦刊理念中。
2009年6月,我參加了新聞出版總署在法國拉加代爾集團的考察和培訓學習,法國人的編輯理念,對我們有多方麵的借鑒意義。首先,是做品牌的理念和做品牌;其次,才是如何營銷和營銷手段。實際上,品牌有了,營銷自在其中。一個影響世界的品牌,是編輯人經過長時期的不懈努力和經營才能形成的,那些承傳了近百年的刊物,編輯人一代接一代的延續,辦刊的理念卻在一茬接一茬後來人中傳承,包括他們的敬業精神。對於我們來說,做品牌的理念和做品牌,早已不是陌生的概念,而是如何去做。必須先行打造品牌欄目,特色欄目是形成刊物品牌的基礎。緣此,支撐刊物的重要欄目要加強,不但要認真經營好已有欄目,而且要創新漸趨成熟的欄目。
從西北地方史研究意義上,西夏研究欄目應該是本刊的品牌欄目,幾茬人在數十年間都秉承著這個學術與編輯理念,我們更不敢稍有懈怠。民族與宗教、宗教文化,是個內容豐富的欄目,要進一步開拓稿源;經濟、哲學文化、法學、文學藝術欄目,都需要下大力氣開拓稿源,要增大學術含量,關注學科重大理論問題,找準和找出代表學科發展前沿、有超前意識、會通與融合的文章,以提升學術質量。經濟研究欄目,尤其要注意有學術研究價值、應用價值的文章,突出為地方經濟社會建設服務的意識。哲學文化欄目,更要關注學科交叉及跨文化研究的文章。走跨學科研究之路,是未來學術研究的重要路徑之一。這些欄目,都需要我們下大氣力來努力打造。在形式上,有些欄目可采取聯合打造的方式。
文化遺產的研究,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在現有研究欄目的基礎上,應該開辟稿源,而且能有相應的欄目來承載。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這是一塊重要內容。這個欄目實際體現的地域文化情結,是地方“活態”文化得以挖掘、展示、研究和傳承的窗口。秉承學術理念,打造學術品牌,彰顯敬業精神,是我們唯一的努力和期待。未來學術期刊的學術評價,或許會在學術共同體話語與背景下,在關注學術期刊形式的同時,重視學術期刊“內容”與“效用”的學術評價。這樣做,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刊物的學術傳承,把刊物的學術性延續下來。
《寧夏社會科學》,是一棵成長了近乎30年的學術之樹,再過兩年就是“而立之年”了,她意味著什麼?在這個時空裏,作者隊伍一茬接一茬融進來,刊物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刊物贏得了聲譽,也傾注著作者的厚愛和長久的支持。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衷心地感謝,感恩與惜緣同在。往後的歲月裏,還是一如既往地真誠期待。當然,也凝聚著辦刊人“為人作嫁衣裳”的幕後耕耘所付出的辛勤勞動。編輯人無怨無悔,在廣結文緣的過程中,淨化著自己的精神世界,把芬芳與陽光推薦給學術界。
元旦已經過去,傳統春節在即,春的氣息已漸撲麵而來。當《寧夏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走進您視野的時候,正值新春來臨之際。在這個萬象更新、舉世喜慶、闔家團聚的日子裏,向您拜年,為您祝福!
寅虎之年,願大家,如虎添翼;願刊物,虎虎生風。
願風,瀟灑著春雨;願雨,孕育著秋實!
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