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注目望去,才發現竟然是袁銅。袁銅看到李易醒來。臉上堆起了笑容,開心地道:“小啞巴啊,第一次睡床吧,難怪睡得這麼香,按往常你早就起來了。”小丫頭在一旁皺起可愛的鼻子,笑道在“小懶豬,哼哼叫,睡覺專冒鼻涕泡。”李易狂汗,還冒鼻涕泡?趕緊用手往鼻子上抹去,發現幹幹的,根本沒有鼻涕,才知道被小丫頭耍了。小丫頭更是笑得直不起腰來。一骨碌爬起身,往門外一看,李易才發現現在既然已經是早上七八點鍾的樣子了,可以說這麼多年以來李易還從來沒有睡過這麼遲的一次,或許與現在的身體是小孩子有關。“小啞巴,這是我妹妹的女兒,今天跟著我進來玩,你有空的話帶著她一起玩。”袁銅一副獻媚的樣子,讓李易很是不習慣。李易萬萬沒想到的是,袁銅在心裏想的是,“小啞巴以後可是不得了的人物,現在我把妹妹的女兒介紹給他,萬一要是小啞巴對妹妹的女兒有意的話,我可就發達了。”幸好這些話語都是袁銅在心裏想的,如果讓李易知道,袁銅竟然讓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去**一個八歲的小男孩,非當場吐血倒地不可。不過李易一聽讓他帶領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立馬搖頭反對,開什麼玩笑,李易現在既要跟李蘊李大美女簽約,又要教會工人的精鹽製作工藝,哪來時間帶小孩?雖然小女孩是個極品小蘿莉,但是李易還是把生活放在首位。不過很快,李易和袁銅都把這件事放下了,因為李蘊大美女帶著幾個家丁模樣的精明人士過來找李易。顯然,李大美女是急迫的想要從李易手上得到精鹽的製作工藝了。對於這點,李易在昨天晚上多多少少有了一些了解,人家‘醉仙坊’可是資金雄厚,而且根據李易的觀察,‘醉仙坊’的經營理論相對於宋代來說是絕對的超前。所以‘鎮安坊’急需一筆資金進行轉行。李大美女的到來讓袁銅有些慌亂,不過李易倒是坦然麵對,不就是簽合同嗎,至於這麼緊張嗎?認真看過李蘊帶來的協議後,確定無誤,李易爽快的簽署了自己的名字,直到這時,大家才知道小啞巴原來是有名字的。接下來就是傳授精鹽製作過程了,按照李易的計劃,這精鹽製作必須要有幾個忠心的人。粗鹽與水的配比,堿麵,石灰水的配比,這些都是核心機密,除了自己一個人全部知道外,其他的要分別教給幾個人來掌握,每人都隻知道一塊,也別告訴他們原理,讓他們按照吩咐做就是了。這樣,即使幾個人湊起來,也不一定能研究透這精鹽的製作方式。沒辦法,在這個缺乏專利權保護的時代,隻有如此了。人選嘛,袁銅當然要算一個,畢竟,袁銅曾經看過李易製作精鹽的整個過程,李易也對他頗為放心。再加上李蘊挑來幾個,就可以進行精鹽製作了。人選嘛,袁銅當然要算一個,畢竟,袁銅曾經看過李易製作精鹽的整個過程,李易也對他頗為放心。再加上李蘊挑來幾個,就可以進行精鹽製作了。這一天下來事情真的很多,但是為了那賺錢之事,李易也是拚命了。首先是跟李蘊商討建作坊的事情。李蘊聽了林晚榮的構想後,又去將管家招來商討了一番。最終拍板決定在廚房旁邊建立精鹽的製作作坊。對於如何過濾粗鹽的雜質,如何添加石灰水。如何添加堿麵,再如何靜置分離,最後加熱結晶,李易已經有了初步想法,但是最關鍵的是加熱結晶,因為弄不好精鹽就變得焦黃的了,其中火候是關鍵,為此,李易特地將這一過程交由袁銅負責,讓袁銅負責是因為袁銅是個廚子,對火候的掌控比一般人好。很快袁銅根據他多年的掌廚經驗徹底掌握了加熱結晶的過程,讓李易從心裏鬆了口氣。當第一份十幾斤的精鹽製作出來的時候,又到了下午時分。趁著李蘊高興,李易提前向她預支了五兩銀子,跑了出去,到藥房看喉嚨去了。五兩銀子也就是五貫錢,按米價可以買到七石米左右,李易在心裏琢磨著這些錢應該可以治好自己的喉嚨。不過現在讓李易惱火的是,走了半天硬是沒有看到一家藥房,逛了半天,終於,在街道的拐角處看到了一家‘太醫局熟藥所’。李易有些疑惑,不是說‘太醫局熟藥所’是王安石臨別政壇時下命創設的嗎?這麼現在就有了。這些都不是李易應該關心的,李易中走進熟藥所之後,撲麵而來是一陣藥香,所內來看病的人不多,稀稀拉拉幾個,兩麵大大的藥櫃前麵有幾個學徒在忙著抓藥,堂上掛著許多‘懸壺濟世’之類的牌匾,應該是一些醫治好的病人送的,李易來到右側的屏風前麵,那裏有一位老先生在坐堂。走到老先生麵前,李易用手指著自己的喉嚨,示意自己喉嚨出了問題,不能說話,老先生先是給李易把了把脈,然後看了看喉嚨,煞有其事的點點頭,提筆寫下了方子,一展手:“到那邊抓藥去吧,回家後用水煎,當茶水喝。”李易往方子一看,是桔梗、寒水石、薄荷、訶子、甘草、烏梅、青黛、硼砂、冰片。李易越看越覺得眼熟,這是清咽衝劑還是金嗓子的配方?李易忘記了。不過李易還是會按照藥方進行煎服的。同時,李易也想起了自己家傳的‘養生功’,如果現在有二段的功底,嗓子應該能夠不治而愈的,因此,李易決定從今天可是重新修煉‘養生功’。藥錢不貴,隻花了李易二十幾個錢,但是就是這二十幾個錢,如果不是李易現在弄出精鹽的製作,從李蘊那裏換來錢的話,就憑小啞巴自己積累,不知道要猴年馬月才能積累出來,何況,李易現在的喉嚨一副藥是不可能治療好的。李易提著藥包施施然的走在街上,突然聽見一陣古箏的聲音,好像在彈奏一首曲子,李易仔細聽了一下,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仔細一想,好像在初中上音樂課時音樂老師給放過一次,名字忘記了,可能是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吧。順著那古箏的聲音,李易來到一個小閣樓的前麵,閣樓前麵已經圍了一群人,古箏的聲音就是從那一群人中間傳出來的,李易好奇的走了上前,發現人群中間站著幾個衣著樸素的丫鬟,在丫鬟的中央身邊,李易看到了一個粉腮荔頸,雲髻峨峨的女孩。女孩端莊地坐在閣樓那關著的木門前,女孩麵前的案桌上放一古箏。顯然,剛才的曲子是女孩彈奏的,一曲下來,大家紛紛叫好,紛紛要求女孩再彈一曲,女孩站起身,輕聲說道:“那就再彈首《梅花三弄》吧。”說完款款坐下,玉指輕拂,又開始彈奏起來。女孩彈得很流暢,古箏的音質也很好,但是李易總是覺得這裏麵缺一些什麼,‘梅花三弄’李易很是熟悉,當年李易讀初中的時候,瓊瑤阿姨的‘梅花三弄’可以說是讓但是的人們魂牽夢縈的,薑育恒也因此一曲成名。猛然,李易反應過來,之所以覺得不夠完美是因為沒有歌詞,作為一個現代人,一首沒有歌詞的‘梅花三弄’就像是一個吃貨遇到一場盛宴,但是有佳肴卻無酒一樣的遺憾。另外就是女孩的彈奏過於注重技巧了。她的琴技固然已經出神入化,可是卻無法將自己的感情溶入其中,須知人為琴之主,彈奏之人若無真情實感,便空有靡靡之音,卻難潤人肺腑。剛好這時,一個小丫頭走了前來對著一眾書生模樣的人要求道:“各位才子,我家小娘子懇請諸位為剛才的曲子配一首新詩詞。”小丫頭的話音剛落,女孩就將古箏收起,然後在案桌是鋪上文房四寶。侍立一旁靜候才子們的佳作。但見一位才子走了上前,沉思片刻提筆寫了起來,“天嫌雪蒼白,信手繡梅花。來年冬日到,再與一處開。”接著又是一位所謂的才子走了上前,寫道“春寒鎖,於庭院,梅花幾樹怨東風,清蕊未吐暗香遠。”看到眾才子的所謂詩詞,李易出於完美的心情,也走了上前,“小屁孩,你上前幹什麼?快下來,上麵沒有糖。”“快下來吧,這裏不是施善堂,沒吃的。”“可憐的娃,應該是餓暈了。”一群才子見一個小屁孩走上前去,頓時一片轟然。李易輕蔑地環視眾才子一眼,提筆寫下紅塵自有癡情者,莫笑癡情太癡狂。若非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隻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風波起。雲煙深處,水茫茫。停筆之後,突然覺得無趣,又覺得自己鋒芒太露,眼珠一轉,繼續寫下“詞曲由我家公子所作。”然後扔下筆,飛一般離開現場。留下一眾目瞪口呆的才子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