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上半年任中國公學校長兼文理理學院院長。
5月,中國公學校董會同意胡適辭去校長一職。
7月,到南京出席中華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第六次年會,被聘為編譯委員會主任委員。
8月,赴青島小住。
9月,《胡適文存》三集出版。
11月28日,全家搬至北平。
1931年1月9日,在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第五次常委會。
本月,蔣夢麟就任北大校長,聘胡適為文學院長兼中文係主任。
4月24日,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三十六次執行財政聯席會議,通過北大與中基會合作研究特款辦法。
10月,到上海參加太平洋國際學會。會前,與丁文江同往南京見蔣介石。
11月,寫信給宋子文,主張依據日本政府提出的五項原則與日本交涉東三省的善後問題。
1932年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文係主任。
1月,到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第六次常委會。
5月,與蔣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等合辦的《獨立評論》出版。
7月,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八次年會。
11月,去武漢大學講演。
是年德國普魯士科學院選其為通訊委員。
1933年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係主任。
1月,到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第七次常委會。
3月3日,與丁文江、翁文灝密電蔣介石:“熱河危急……非公即日飛來指揮挽救,政府將無以自解於天下。”13日,與丁文江、翁文灝同去保定謁蔣。19日,又找何應欽、於學忠,策動中日停戰談判。
6月18日,在上海啟程赴美國,到加拿大出席太平洋國際學會。
9月《四十自述》出版。
10月初乘船回國,路經日本時,會見鈴木大拙。
1934年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係主任。
2月,赴南京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第八次常委會。
5月,寫成《說儒》。
1935年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係主任。
1月7日,在香港接受香港大學法學名譽博士學位,這是胡適接受的第一個名譽博士學位。9日,到廣州。11日起,在梧州、南寧、柳州、桂林、陽朔等地演講、遊覽。25日,到香港,26日乘船北返上海。
3月30日,寫定《試評所謂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
4月19日,在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十一次董事年會。
6月22日,寫定《充分世界化與全盤西化》。
7月,初沿平綏路旅行。
9月7日,被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評議會評議員。
10月26日,在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九次常委會。
12月,《胡適論學近著》出版。
1936年上半年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係主任。
7月7日,到上海。14日,啟程赴美。
8月15日,出席第六屆太平洋國際學會大會,發表《日本霸權的衰落與太平洋國際新形勢》的講演。
8月至10月,在美國和加拿大大各地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