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末期倫敦,蒸汽科技的轟鳴與腦神經學的探索交織成一幅神秘而詭譎的畫卷。“記憶診療術”在黑市中悄然興起,如黑暗中的鬼魅,扭曲著人們的認知與命運。
我們的主角,每日於陌生的房間蘇醒,刺鼻的福爾馬林氣息彌漫,仿佛是命運惡意的嘲弄。他望著鏡中那左眼虹膜呈現詭異雙環結構的自己,困惑與迷茫如影隨形。身旁每晚親手寫下的案件筆記,成了他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然而,對於調查的過程,他的腦海卻如被迷霧籠罩,一片空白。
主角的大腦,被植入了他人支離破碎的記憶碎片,仿佛一座迷宮,讓他在他人的思緒中迷失。為了拚湊自己真實的身份,他不得不踏入這充滿迷霧的深淵,試圖解開那些隱藏在他人記憶中的謀殺謎團。
“顱骨學會”,這個隱藏在黑暗中的邪惡組織,利用記憶移植的手段,肆意操控著政商名流,編織著一張權力與欲望的大網。而主角,曾經是這個學會的首席手術師,因洞悉了記憶篡改背後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倫理災難,毅然決然地選擇反抗,卻因此招來殺身之禍,險些命喪黃泉。
第一章“陌生晨光”拉開了這驚心動魄的序幕。主角在福爾馬林的氣味中醒來,右手食指的創傷、銅製診療床的冰冷、詭異的虹膜,都讓他對自己的身體充滿疑惑。護士艾琳藏在身後的注射器,圍裙上可疑的血跡,以及病曆本中露出的神秘照片,都仿佛是一道道謎題,等待著他去解開。
第二章“逆向現場”,懷表的時間與筆記落款的巨大差異,讓人仿佛置身於時間的亂流之中。壁爐灰燼裏未燃盡的信紙殘片,暗示著一場不可告人的陰謀。書房地球儀中彈出的暗格,那把沾有腦脊液的鍍金手術刀上的德文箴言,更是增添了幾分神秘與恐懼。而窗外報童叫賣聲的突然靜止,街道行人同步眨眼的詭異景象,仿佛整個世界都在向他隱瞞著什麼。
第三章“雙重屍體”,碼頭區的兩具屍體,讓案件愈發撲朔迷離。溺亡者肺部的手術室消毒水,指甲縫裏與主角睡衣相同的羊毛纖維,焦屍與主角完全匹配的齒列,以及停屍房登記簿上那令人難以置信的記錄,都將主角推向了一個又一個的謎團之中。警探華生的出現,雖帶來了屍檢報告,卻也未能驅散這重重迷霧。
第四章“逆向審訊”,主角被當作凶手關進蘇格蘭場,典獄長那恭敬的稱呼“教授”,讓他更加摸不著頭腦。囚室牆壁上布滿的奇怪公式,當他念出時引發的煤氣燈頻閃和囚犯們齊聲背誦《荷馬史詩》的詭異場景,讓他的內心充滿了恐懼和困惑。深夜,那與他聲線相同的人的低語,如同死亡的預告,“第 43 次日出”的警告,如同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第五章“記憶手術”,被迫接受腦波檢測的主角,醫療儀器上顯示的兩個重疊腦電波圖譜,仿佛是他內心掙紮的具象化。醫生突然暴斃前塞給他的半張車票,成了他唯一的線索。當他闖入貝克街 221B 地下室,那滿牆鏡子中無數個正在老去的“自己”,尤其是那緩緩轉身的失蹤多年的父親,讓他的世界徹底崩塌。
在這個充滿謎題與危險的世界裏,主角每解開一個謎題,就會永久丟失一段原始記憶,如同記憶的雪崩,讓他在尋找自我的道路上漸行漸遠。那本神秘的量子病曆本,記錄內容隨著調查進展自動改寫,唯一不變的是扉頁上那不可觸碰的警告。而每當他說出“我是誰”,周圍人隨機替換成不同時空的版本,仿佛時間也在與他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