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城市(1 / 3)

廈門。

BRT快3線,第一碼頭----前埔樞紐站。

沿途13個站點,一般而言,從起點坐到終點所要的時間在20--30分鍾之間。時間的長短取決於沿途上下車人數的多少,或者說是沿途站點人潮的擁擠程度。

現在是周六早上六點半,一個十一月的早晨。廈門真正能被稱之為“冬天”的日子不多,一般都集中在除夕前後數日,但今天無疑是個例外。陣陣海風夾雜著凜冽的寒意,用時斷時續的低吼聲向路上的行人宣告著自己的突然降臨。不同於絕大部分能避開寒風,窩在家裏享受周末睡眠的幸福的人兒,此刻的我,正在趕往漳州港加班的路上。

原本以為這個時候,坐BRT的人應該不多。但是,當我到達前埔站的時候,卻發現此刻排隊等車的人群規模比起往常,有過之而無不及。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個比喻事物發展有其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定律,在廈門的簡單闡述就是----‘坐BRT必擠’。”胡悅曾經如此說過。

對此,我表示非常同意。

望著擁擠的人群,熟悉的場景讓我想到了當年大學時期,被我們稱之為“進京獨木橋”的那一路公交車。

BJ930路公交,從BJ大望路開往HB燕郊。

燕郊位於HB與BJ的交界處,03年上學時就聽說燕郊將在不久的將來納入BJ版圖。但是至今,我每次問還在燕郊的朋友,他們的回答依然是那句很官方的措辭----在不久的將來。

如今,距離我第一次聽到“不久”這個形容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9年光景。所以,“不久”這個單詞對我而言,卻顯得“太久”了----當然,也有可能是我對“不久”這個形容詞的理解跟那些開發商們不一樣,又或者他們從小學習的漢字字典和語文課本跟我的不是一個版本。

不過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學的語文教材,買的字典資料,顯然跟我的一樣。所以,他對“不久”這個詞的理解也與我相差無幾。

想當初,他就是對“不久”這個江湖傳聞信以為真,抱著混個BJ戶口的想法,06年時毅然決然在燕郊買了房。

如今,還揣著老家戶口、住在燕郊,工作在BJ的他,依舊每天擠著930,然後花將近4個小時時間,在他的上下班上。

每每說到這個,他都會對自己與房地產開發商的認識不同步而懊惱不已。盡管有時跟我們聊天時會情緒激動,批判開發商不懂漢字,是數典忘祖的混蛋。但其實我們心裏都明白,那些開發商估計大學學的都是中文,文憑少說也得研究生畢業,這拿捏文字的功力和對辭藻的把握,一般人絕對難以望其項背。

當然,由於木已成舟,米已成炊,他如今也隻能默默的接受現實,然後學著那些“中文專業畢業生”一樣,在辛酸難過時,用“不久的將來”安慰自己----或者欺騙自己。

這讓我想到了那掛在毛驢嘴前的胡蘿卜……

其實,我們每個人何嚐不都需要這樣的胡蘿卜,以便在小人物的生活中麻痹自己的神經,模糊那些紛至遝來、無休無止的不如意。

說回930。

作為BJ與HB之間最重要的交通線路,當初的930還有個外號,叫做“懸浮列車”。因為乘客上去了之後,都會被絡繹不絕的人們擠得雙腳沾不到車,整個身子被架起來,於是,這個外號因此得名。

當然,乘坐懸浮列車還是有好處的,主要表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