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2 / 2)

那些蒙古士兵看首領死了,而天龍皇朝的士兵們又團結在一起殺他們,又見同伴大部分被殺了,餘下的這些知道寡不敵眾,還是顧小命要緊,也就紛紛投降了。

一場由義親王龍旭挑起的叛亂,在水溶和林昊的努力下這才平息了。經此一劫,龍晟又是後悔,又是自責,早已無心再狩獵了,休整了兩天,就下旨擺架回京城了。

回到京城,義親王被滿門抄斬,而接下來當然又是一番清理義親王龍旭的餘黨,但此次水溶和忠孝親王龍沂都沒有在插手了,因為經此一戰,他們早已對皇帝龍晟已失望到了極點,任憑皇帝多次派說客來勸水溶,水溶均一口回絕,他是不打算在回朝廷上了幫這個皇帝做事了

而龍沂也蒙生了退意,即便是龍晟感懷龍沂的救命之恩,親臨忠孝親王府探望龍沂,龍沂也均以身體欠安為由,不願上朝。

果然不久後,龍沂以腳傷為由向龍晟提出了告老去怡養天年的奏折。龍晟看著龍沂那為救自己而從此落下殘疾,走路一拐一拐的皇叔,想不答應,也找不出什麼理由,無奈之下隻能重重賞些金銀讓他去怡養天年,同時又賜給他一件黃馬甲和一支訓龍鞭,穿著這件黃馬甲,龍沂便可在皇帝麵前自由行走,見駕而不用跪拜,而這支訓龍鞭,也是龍晟自責的結果,有了這支訓龍鞭,如果將來皇帝一意孤行,龍沂拿出這支訓龍鞭,皇帝就一定得聽訓。

而對於水溶,龍晟自然也知道自己傷透了他的心,想要將水溶這個肱骨之臣留下來是絕無可能的了。但不留水溶也得好好的賞他,一來龍晟自己十分的自責和後悔,二來如果不賞也難以服眾。

龍晟細想了幾日,又與皇後仔細參詳了幾次,最後才下了一道聖旨,決定把蘇州做為水溶的封地賞給了他,讓水溶去蘇州作他的逍遙王爺去。

這一賞賜讓原本厭煩了京城官場的水溶和黛玉驚喜不已,這龍晟終於也算做了一件好事。北靜太妃聽後也十分的高興,說道:“確實不錯!皇上此舉深得我意,從此遠離這是非之地了。”

接下來,北靜親王府合府上下都在為舉府遷到蘇州而繁忙,有幾個下人不愛去蘇州,黛玉就將他們留在京城裏看護幾處房產了。而大多數奴仆卻是歡天喜地的收拾著行囊,他們在京城,這幾年,看多了無數的朝中大臣家被抄,主人或被斬,或被判到邊疆做苦役。下人們有的也被連累,獲了罪,極多的人是被賣,從這家賣到那家,但就不一定有比以前的主人好,而且好容易積攢的那點小家產都在抄家中沒了。主子平安,下人們才能跟著平安。平安是福,能平平安安的才是最大的福氣,何況蘇州又是那麼繁華富足的地方。

北靜親王府上下一心,沒多久,所有的金銀細軟都收拾好了,選了個黃道吉日,舉家遷往蘇州了。

而在水溶他們一家出發的那一日,皇上龍晟獨自坐在禦書房裏,想了許多許多。看著空洞的禦書房,龍晟從心裏感到寂寞。

這禦書房是自己和水溶還有皇叔龍晟商議國事之處,曾幾何時,他們三人無話不談。特別是他和水溶,可算是肝膽相照。消滅忠順王這事,如果沒有他們倆相助,光憑自己是不可能辦到的。但是自己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飄飄然了。也因忠順王之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當那關於水溶的流言傳出時,自己對水溶的信任動搖了。如果說那次讓自己和水溶之間有了裂痕,這次水溶不計前嫌的幫自己,可自己在生死關頭決定犧牲黛玉的事,讓水溶徹底和自己決裂了,是自己生生把水溶推離了身邊。

當年自己的父皇曾說做這個位子注定是要做孤家寡人一個,自己沒有體會到,如今深深的感受到了。龍晟長長的歎了口氣,他知道水溶和自己永遠不可能回到從前了,但自己若有難,水溶決不會坐視不管的,這就足夠了。而如果水溶他們要求自己做什麼,自己也將盡力去達成。

水溶和黛玉把北靜親王府遷到了蘇州,從此,這“人間天堂”裏就有了一對神仙眷侶,每當陽光明媚的日子,蘇州的百姓就會看到他們攜手出來遊玩,有時是夫妻二人,有時還跟著三個粉妝玉琢的孩子。他們熱情友善,臉上永遠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是呀,他們是幸福的。幸福是什麼?擁有極多的權勢就幸福了嗎?不!幸福是能和最愛的人永遠在一起。幸福是家人平平安安的。幸福的日子裏或許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但平淡有平淡的幸福,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有愛。

陽春三月,桃花樹下,一架輕巧的秋千在桃樹下蕩漾,水溶握著秋千的繩索輕輕搖著,黛玉麵若桃花地坐在秋千上,在飄A飄撒撒的花瓣中,一襲長裙隨風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