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1 / 2)

黛玉這一席話說得林昊無力反駁,林昊想留幾個人來保護黛玉,但黛玉道:“義親王是想篡位,他的目標放在皇上身上,眼下我們的力量比他薄弱,眼下多一人就多一份力量。玉兒身邊有雲瑤呢,不怕的。”

水溶歎道:“大哥你不知道這小頑固有多固執,先前我也曾想把她送出去,她不肯呢。後來想想,若真這樣做,義親王定會生疑,才作罷了。不過,隻要我們製住了義親王,大家也就安全了。”

林昊無奈,隻好交待黛玉千萬小心,這才離去。

這一日,水溶和忠孝親王也沒有閑著,首先他們把這事告訴了東平郡王穆浩然等幾個絕對信得過的大臣。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他們把此次來的禦林軍將領一一梳理了一番,想找出可用之人,又分頭去探他們的意思,最後成功的說服了幾個願意效忠之人。畢竟義親王是勾結外族來製造內亂,但凡有識之士均不恥於他的行徑。何況皇上雖說這一年多來有些誌得意滿,愛聽好話,但也不是個昏君。這樣一來,他們的力量也越來越大了。留給他們的時間很緊迫,眾人均恨不得一日有二十四個時辰,好能做好萬全的準備。

而黛玉也偷偷把這消息告訴了隨駕前來的皇後水湄。

皇後一聽,連忙說道:“不如將此消息告訴皇上,讓他早有準備!”

黛玉搖了搖頭,說道:“皇後萬萬不可!”

皇問疑惑地問道:“這是為何?”

黛玉道:“皇上此刻根本不會相信清之的話,而且他對那義親王又寵信有加,怎麼可能相信呢!你如果告訴了他,皇帝定然會叫義親王來問,如此一來,清之他們秘密的準備工作都讓義親王知道了!到時那義親王反咬一口說清之造反謀逆,這事情就糟了!我今兒來告訴皇後這件事,隻是希望皇後你加強戒備,保重自己,以防不測!”

皇後想了想道:“玉兒說得不錯,是啊,以當前這個情形,如果皇上沒有親眼看到義親王謀反之事,定然會認為清之造反的,那你們就糟了。我會加強安全保衛的,你們也要小心行事。唉,如今就全靠清之他們了,希望能化險為夷!”

黛玉安慰道:“皇後放心,清之一定會保護好皇上和皇後,定然不會讓那義親王的奸計得逞的!”

皇後長歎一聲:“自古以來,為了這高高在上的皇位,不知造成了多少殺戮,血流成河,屍橫遍野。隻要你坐上那位子,你就得終生戰戰兢兢的防著有人覬覦。”

黛玉也歎道:“這也是沒有法子的,誰叫那位子那麼誘人。”

皇後道:“但是隻要皇上重用身邊忠心耿耿的大臣們,何懼那些野心之人?在忠順王這事上,皇上也確實做到了,君臣上下一心,把一場可能殺戮滅於無形,使生靈免於塗炭。但是經那事後,皇上卻變了,變得多疑,明明是忠心不二的大臣,他卻懷疑有二心。明明是有野心的奸逆之人,卻偏偏信任有加,並委與重任。如今倒好,自己惹禍上身不算,還連累這一幹隨駕而來的大臣和他們的親屬。特別是你和溶兒倆,唉!”

皇後想到將發生的危機,心中充滿了恐懼。但這一切是不能避免,她會坦然以對。但想到連累了許多人,仁慈的她就覺得隻因皇上的過錯,卻造成今日這局麵。特別是看著眼前這弟媳,弟弟和弟媳伉儷情深,他們的三個孩子還嗷嗷待哺,原本他們不想來參加此次的秋獮,若不是皇上硬逼著他們來,他們也不會遇到這樣的事。第一次,皇後對皇上有了不滿。

黛玉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就算我們此次沒有隨駕,但若讓義親王那廝得逞,我們也逃不過,眼下隻能和他背水一戰了。隻是這一戰和忠順王那一戰不同,此次沒有皇上的支持,隻能等義親王動手後才能還擊,可能會造成不少傷亡。”

皇後深深長歎,臉現憂慮,想到還蒙在鼓裏的皇上,暗道:“皇上啊,皇上,因你輕信小人,造成這樣的局麵,這一戰,遠比忠順王那一戰驚險。我們水氏一門忠心耿耿,卻不得不承受你的無端猜忌,實在令人寒心!”

黛玉又交待了一些安全上的事情,讓皇後有所應對,這才告辭了皇後,回到營帳之中。

且說水溶、林昊等人為了應對義親王的奸計,各自分頭行動,精心準備。他們知道,這場險惡的戰爭是他們這麼多年以來最難對付的一場,不但敵人凶殘狡詐、陰險毒辣,而且自己最親的親人也都在現場,一不小心失手,便會追悔莫及,是以務必確保萬無一失。

水溶和林昊按照之前的商議,一步一步精心準備著,時間非常的緊迫,他們必須一手準備著對付蒙古韃子,一手準備著對付義親王,另外還得抵防著龍晟的誤會,是以容不得半點的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