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出六載,李曉妹便已經成了那風塵煙花之所的頭牌,那老鴇見那李曉妹愈發出眾,心中自是歡喜無限,隻覺揀到了一塊寶,又覺李曉妹名字太俗,遂給李曉妹取了個花名兒,叫“月燕”,又因為李曉妹生母曾留給她一支玉簫,言道是生父所留,李曉妹對於這支玉簫極為寶貝,貼身帶著,故而抄家之時並未給抄揀了去,因此便改姓為“簫”,從此後,便再無了李曉妹其人,就隻有“簫月燕”了。
這六年之中,簫月燕迎來送往,也見過無數人,隻覺來這青樓之中的人無不浮誇浪蕩,行為多是猥瑣,不過好在那老鴇一心讓自己多賺銀兩,故而遲遲不肯出賣自己的初夜,也使得自己一直是處子之身,便是將來從良,亦是清白之身。想到此,簫月燕便暗中累積財富,隻待他日尋得一個貼心貼意的男子,不論貧富貴賤,便自跟了他去。
又須臾過了兩年時光,這日正值上元燈節,也就是所謂的元宵節,百花樓中更是朋客滿座,尤其是指名道姓要簫月燕相陪之人更是多不勝數,幾乎沒有打起架來。老鴇見了此等情景,精明的眸光一轉,便自做主弄出個“價高者得”的主意來,一時此起彼伏的競價之聲讓那老鴇喜得心肝兒發顫,最後由一姓丁的公子出價三百兩給定了下來。
起初,那簫月燕也隻把那丁公子當作一般富家子弟來對待,豈知道那日起,那丁公子便日日抽空前來,為簫月燕一擲千金再所不惜,如此過了一年,那簫月燕竟似被那丁公子給包下來了一般,而這一年之中,這丁公子每次前來,都拿眼睛深情款款地看著簫月燕,卻也不行什麼越禮之事,隻是靜靜地聽那簫月燕撫琴,如此一來,簫月燕自也漸漸對這丁公子改觀,兩人自此便自相知相許,於是那丁公子便提出要為簫月燕贖身。
本來簫月燕擔心那丁公子是世家子弟,娶了自己回去隻怕為家中雙親所不容,因此很有些踟躕,那丁公子知道後,便告訴簫月燕,他爹娘業已離世,家中除一幹仆從之外,就他一人。簫月燕聞言,便自放了心,隻靜靜地等著他來贖自己出這青樓。
那時的簫月燕哪裏能料到,世間之事,一波三折,哪裏能那般輕易順應人意……
再說那丁公子和簫月燕兩人互生情愫,成為一對風塵知己,那丁公子自是不願再讓簫月燕身陷這煙花之地,故而便欲給簫月燕贖身。簫月燕初時原有些踟躕,但聽丁公子說他雙親皆已逝世,家中亦無妻子,故而沒有那後顧之憂,因此便自答應了。
但是世間之事,哪有那般容易遂了人心願的?那丁公子剛找到那老鴇說起那為簫月燕贖身之事,便自勃然大怒,若是為別人贖身也罷了,那簫月燕尚是處子之身,她還指望著將來從她身上大賺一筆銀兩的,哪裏便能這般輕易的放了簫月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