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麵對十一月的勝利,毛澤東和金日成微笑著緊緊握手(1)(1 / 3)

一九五○年十二月三日晚上,在中南海豐澤園菊香書屋裏,當毛澤東伸向金日成的大手被對方緊緊握住的時候,一種強烈而神聖的曆史使命感便縈繞了毛澤東的心靈。他滿麵笑容地回答著金日成的問候,像會見老朋友一樣隨意地抽著香煙。

金日成是先由朝鮮到達沈陽,又偕同高崗一起來京與毛澤東會見的。今天在等待金日成到來的時候,毛澤東已與周恩來就朝鮮戰局的發展問題進行了商談。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朝鮮勞動黨和金日成同誌的請求下,由彭德懷率軍赴朝參戰,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已經打了兩個戰役,把逼近鴨綠江邊的侵略者打回了清川江以南,並正在乘勝前進,收複三八線以北。捷報頻傳之際,毛澤東舒展了眉頭。原來的擔心不必要了,誌願軍不但可以與美軍作戰,而且已經戰而勝之。入朝之初,朝鮮一些同誌看見中國誌願軍武器裝備落後,沒有空軍,很擔心打不了美軍。也許正由於這許多的擔心,才使得後來的勝利在朝鮮、在亞洲、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動。現在,金日成同誌親自到北京來了。金日成同誌會代表朝鮮勞動黨和朝鮮人民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無私援助表示感謝的,也會向毛澤東主席本人表示感謝的——一個階級、一個黨的意誌有時候正是通過一個領袖的個人意誌體現的。毛澤東應該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接受這種同誌式的感謝。一般說來,接受感謝是容易的。誰都知道,給予比索取更讓人愉快,盡管出兵朝鮮這種“給予”將付出莫大的人力、財力上的犧牲,而勝利也的確來之不易……

看起來,曆史真要把毛澤東推到一個舉足輕重的位置了,這種舉足輕重,將不隻限於中國事務,而且已經大大影響了世界事務。君不見,在朝鮮戰場被中國誌願軍擊敗的軍隊,是號稱世界頭號強國的美軍及其十幾個仆從國的軍隊,即所謂聯合國軍。目前,戰爭雖未結束,但勝利已不是空中樓閣。下一步將如何辦?這是毛澤東考慮再三的事,也是金日成考慮再三的事。恐怕金日成來京的目的正在於此。前幾天,十一月三十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宣稱,在朝鮮戰場不排除使用原子彈的可能,這一消息在全世界各方麵引起了恐慌和嚴重抗議。然而,毛澤東卻斷定這是一種恫嚇,是赤裸裸的核訛詐。不要說蘇聯已經掌握了核武器,杜魯門不敢冒險打一場原子戰爭,就是像對付日本一樣,也在朝鮮投原子彈,那杜魯門也決沒有義務事先通知對方,讓對方先做好準備。說來說去,杜魯門這種做法的實質就是威脅與恐嚇。那麼,中國共產黨人會不會被杜魯門嚇住呢?不會的!今天的中國人民,已經是在先進階級的領導下站起來了的人民,她不會再屈服任何外來的壓力。具體到朝鮮戰場嘛,既然美國敢於訴諸武力,那麼中國誌願軍就奉陪到底。打了一次戰役、二次戰役,勝利了,但還不夠,還要接著打。你敢越過三八線北進,那我為什麼不能跨過三八線南進?

不知為什麼,在等待金日成到來前的那一陣,毛澤東忽然想起了故鄉,想起了湖南湘潭的韶山衝,那個他吃糙米紅苕長大的地方。最近,家鄉陸續有鄉親捎信來,希望他回去看看。他是想回去看看啊!從一九二七年搞秋收起義離開故鄉,到現在已經二十三年了。但是,他現在早已不是一個普通人了,萬種國事壓在他的肩頭,哪有一刻的輕鬆閑暇?何況,現在正在抗美援朝的關鍵時刻,朝鮮問題解決好了,將直接有利於中國的和平建設。而如何迅速解決,的確是需要下個大的決心。最好一勞永逸,但事物的發展往往出乎人的主觀意料……

故鄉的人們來信說,韶山地靈人傑,出了毛澤東這個大人物,真是沾帝王的龍脈了。毛澤東對此不以為然,一笑置之。他知道,韶山之所以稱為韶山,是相傳遠古時候,虞舜帝南下,奔蒼梧之野巡視,出京城蒲阪,過黃河、跨長江、涉洞庭,來到湘中山野,見處處蒼鬆翠竹,山清水秀,便在一處山坡駐足,奏起“簫韶九成”,引來鳳凰起舞。因為虞舜帝奏的音樂為“韶樂”,因此他到過的山便得名“韶山”,從此代代相傳。直到韶山出了毛澤東,於是這個湘中的偏僻所在後來便揚名世界。不過,毛澤東當時對故鄉人拿他與帝王相比並不高興,無產階級的領袖怎麼能與封建帝王同日而語呢?他更喜歡陝北民歌《東方紅》。在那首民歌裏,他被歌頌為人民的大救星。是的,毛澤東從小出身農家,知道中國農民的苦楚與艱辛,曆史將這個機遇降臨到他的肩頭,讓他領導幾億窮苦的人民從苦難中翻身當了主人……大事業呀!誰能想到湘中山野裏被稱為“石三伢子”的農民的兒子,日後竟會成為新中國的開創者。母親文七妹在毛澤東之前已生了兩個男兒,但都未養活,到生下他來,疼愛他的外婆怕他也像前兩個哥哥一樣夭折,便將他領到唐家一塊拔地而聳的丈高的青石下,麵對石下長流不斷的清泉,磕頭燒香朝拜。傳說此地以前出過妖孽,興風作浪,有義士為民除害,將妖魔鎮到此塊頑石之下。外婆為使他長命,在他向石頭磕頭之際,便為他取乳名“石三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