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棣博士,信號基本都被破解了,但這些都是被太陽迅速接受的信號,延遲問題阻斷了信號間的聯動配合。”
“知道了。”
“柳棣博士…時間…不夠了…”
“…我知道…”
“柳棣博士,還有五天,但…”
“我說了!我…我知道…”
“柳棣博士,您別著急,我們…我們也沒辦法。”
“一組長信號的模擬需要多久?”
“現在全國的超級電腦全部用上了,中國也慷慨的無償供給了許多,但還需要很久,模擬一組起碼要三天…”
“三天,三天,三天…”
“回家吧,今下午放假,都和家人好好聚聚。”
“柳棣博士…如果不能順利完成,我們真的沒救了嗎…”
“不要和家人說這些,好好聚聚吧,我自己來。”
全息錄像裏看不清每個人的麵部表情,語音翻譯也是無感情的冰冷,但會議室的氣氛還是格外凝重。冥冥中仿佛有一枚輕薄的葉,遮擋了天地,眾人就以為葉便是整個天地。在座的都是天體物理學的頂級專家,他們看著當時記載的日期,在心中默算便可知了,那會兒的太陽即將進入一個平穩期,但全息錄像中的人卻局促不安,仿佛太陽平穩期的到來還有著什麼磅礴的意義。
“柳棣博士…”
“和家人道過別了?”
“不…沒有…”
“怎麼?”
“我們…用一下午簡單寫了封信,托人捎到家裏了。”
“…”
“柳棣博士,需要我們做什麼?”
“…幫我把紙上的信號測試一次…謝了,謝了,各位。”
——三天後——
“柳棣博士,模擬數據出來了,看看全息吧。”
全息中的地球朝著太陽奇點發射了一段波長,波的前半部分成功進入了太陽奇點,後續的被太陽磁場全部彈射了出去。會議室的人都以為這又是一次失敗的實驗,但地球緊接著發出了另一段波。此時第一段波已經引發了一場大型的太陽風暴,可因為地球自轉與公轉的問題,第二段波與大型太陽風暴竟然失之交臂,第二段波幾乎毫發無損的到達了太陽奇點,奇跡發生了,先行的大型太陽風暴竟然硬生生的縮水,並且是肉眼可見的速度,它自身仿佛被一股神奇的力量吸收,迅速的衰竭,成了一股到達地球的無害的風。
“逆流?!”眾人異口同聲,全部目瞪口呆地看著全息錄像,此時全息錄像讀取完了數據,光芒消失在水晶中。
毫無疑問的,柳棣在他們口中的最後時間裏,發現了另一組與引發太陽風暴相反的信號,這些信號可以是太陽奇點反向吸收已經產生的太陽風暴,使之衰弱,這也是逆流最重要的環節。
“太偉大了,太偉大了,柳棣博士真是太偉大了。”會議室漸漸亮起燈光,眾人毫不吝嗇的稱讚著柳棣,全部站起來鼓掌致敬,經久不歇。
“孫隆博士,您也是同樣的偉大,竟然發現了這神奇的錄像器,地球的福分,人類的福分。”
從那以後的幾天,世界各地的教科書上幾乎都增加了新的內容——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柳棣。並且他的雕像開始如雨後春筍般林立起來,柳棣本人也成了人類史上不可逾越的豐碑。而且華盛頓等科研院各地,都開始如火如荼的反複測驗數據,好消息接踵而至,太陽奇點的秘密被世人發現,捕捉木衛三的“逆流計劃”也開始了準備,所有參與此事的科學家們都有一種如履行神祗般的偉岸感。
事後,孫隆沒有選擇在基地繼續的春眠,他申請駕駛一架剛剛測試結束不久的曲麵驅動飛船,進行“河流”實驗。雖然探測器都已經全部曲麵驅動化,可以達到超高的速度,但是飛船則不然,複雜的生態係統循環係統等,使目前應用於小型機上的曲麵驅動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挑戰,僅僅一艘飛船就需要極多的魄元素儲備。但孫隆的研究對著世界有著不可磨滅的現實與理論意義,價值誠然高於一架飛船,而且孫隆如果真的可以在理論上的“空間河道”上進行超光速航行,無疑又是一項重要的成果。最終,經過數月的申請後,孫隆獲得了一架全新的曲麵驅動飛船,並開始為第一次宇宙航行準備。
半年後,太陽風暴第一次現實演練並不是“逆流計劃”,而是孫隆先前春眠中提出的“河流理論”。經過精密的誘導下,猛烈的太陽風暴產生了,待之走後,一束朝著太陽係外暢通無阻的“空間河道”形成了,孫隆帶著一些自己的東西,駕駛著曲麵驅動飛船,成了第一次在“空間河道”上航行的人類,在沒有馬力全開的狀態下,地球上的探測器捕捉的最後一次速度顯示,孫隆的飛船已經超光速。
孫隆就這樣帶著超立方體和他知道的所有秘密,離開了太陽係。
逆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