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喜事(1 / 2)

說起最近平城最大的喜事當然就是方家的嫡長子娶媳婦了。

這方家本是鄉間農民,一直窮得很。方老太爺見那幾畝田了沒指望,不得不下海經商,許是上天見憐,偏偏讓那方老太爺發了家,從此遷居城裏,買了數萬畝良田,一麵收取田租,一麵繼續做那生意。

這幾年老太爺去了,當家的位置落到了方老爺手中,方老爺為人大膽,生意越做越火,成了平城一貴。

這會兒,方家娶的是平城一個老秀才的嫡親女兒。

話說雖然這老秀才家財遠遠不及方家,但是到底是委屈了那女兒。朝廷重農抑商。商賈家財再多,亦隻能屬於賤民一列,而且三代以內不得入朝為官,除非與那有朝廷授命的人家結親。相反,隻要有授命在身,哪怕隻是個秀才,都得受萬民所敬重,稱一聲秀才老爺。

秀才女兒嫁入商賈家,本是文人不恥之舉。但是這蕭秀才已經年逾六十,四十歲才有了一個庶出的兒子,四十七歲才得了一個嫡出的女兒,眼看高中已經無望,家裏也不寬裕了,兒子又不爭氣,考了三次科舉,卻連個秀才都中不了。女兒蕭小蝶雖然才情橫溢,又是個愛讀書的,可惜是個女兒身,成不了大事。

正巧那花媒婆來說媒,聽見那花媒婆把方家的聘禮說的天花亂墜,蕭秀才就動了心,忍著被同窗恥笑,把女兒嫁了過去。

秀才家委屈,方家卻得了莫大的榮譽。方家長子方有年娶了秀才之女,這一代人就可以去考取科舉了,再不用等下一代了,方老爺因此還催促兒子們加緊用功,好吐氣揚眉。還高興得連擺了三天三夜流水席宴請鄉親鄰裏,大家都為方家娶到了簫家的女兒高興。

這方家家大業深,外麵道方家家主是方老爺主外事,內事則是方大夫人在打理。簫小蝶進了方家才知道,實際上主內事的是方老太君。

方老太君是方老爺的親娘。由於當年未發家時窮,方老太爺隻娶了一個妻子沒有納妾,後來發家了倒是納了兩房妾,可惜方老太爺已經到了遲暮之年,所以兩個妾都沒有生育,方老太爺一走,兩個妾便被老太君草草給打發了。

方老太君隻有方老爺一個兒子。但是方老爺的嫡妻何氏卻生育有兩個兒子,另外小妾張氏,王氏都有一個女兒,其他妻室均無所處,兩個女兒已經早早給嫁了人家,而且被何氏嫁到不是那麼富有的人家去做嫡妻,勢力不如方家,所以兩個姨娘都沒了盼望,但到底是做嫡妻,方老爺也很滿意,還誇讚何氏愛惜子女。

根據蕭小蝶連日來的觀察調查得知,這方老爺的兩個兒子方有年、方有信。

方老爺和夫人何氏都偏愛小兒子方有信,但方有年是老太君一手帶大,所以老太君偏愛方有年。

再觀她這個丈夫,倒也生得風度翩翩,為人老實,倒是方有信長年受方老爺方大夫人的溺愛,不但沒有規矩,還時常仗著有些小聰明作弄別人,經常尋花問柳,也不愛讀書,在外麵名聲很是不好。蕭小蝶悄悄為自己捏了一把汗,幸好嫁的是老實巴交的大哥方有年。

這天早晨,蕭小蝶帶了貼身的來福丫頭,又早早地到了老太君那請安。由於老太君尚在,連方大夫人都要親自到老太君那裏請安去,也不消蕭小蝶再跑到方大夫人那再請一會安,就一並在老太君那裏請了。

老太君的貼身婦人鄧嬸是個機靈的,見蕭小蝶款款而來,道了個萬福,就轉身去稟告老太君少夫人到了。

老太君還是挺滿意這個孫媳婦的,畢竟商賈能攀上有授命的人家並不容易,而且也是天大的麵子,當然不能怠慢,連忙讓人請了進去。

方大夫人何氏卻不是那麼想的,雖然蕭家有授命在身,但蕭秀才畢竟也老了,官場上沒了指望。花媒婆來說媒的時候明明說蕭家小姐生得珠圓肉潤,一看就是會生孩子的人,可是一看這媳婦,弱柳扶風,大有林妹妹之勢,能健健康康已經不錯了,和珠圓肉潤根本搭不上邊兒。但人已經娶過來了,又是有授命的人家,也不能說退親就退親,隻好忍了這一道氣兒,想著以後多給有年納兩個能生兒子的妾就是了,反正娘家的表姑娘也大了,但自己的親侄女,當然要留給自己最疼愛的小兒子有信了......

何氏正在胡思亂想之際,蕭小蝶進來了,向老太君道了萬福,待老太君讓了起,又向大夫人何氏道了萬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