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是隨著國家的形成而出現的。自古以來,有國必有防,國無防不立。這是一條已被人類曆史證明了的永恒的經驗和真理,古今中外皆然。
在當今世界進入相對和平時期,我國人民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並進入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時期。在這個新的曆史時期,了解和認識我國現代國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全國人民的國防意識和觀念是十分必要的。加強我國國防的現代化建設,是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需要,也是當前全國人民的共同任務。
國防概述
一、現代國防的地位和作用
國防,即國家的防備。原指“保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禦外來武裝侵略和顛覆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然而,隨著世界各國在經濟建設中相互依賴和相互滲透的競爭程度的加強,海外利益已在各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海上護航,公有通道維護,公海、公共區域的探測和開發,高層空間的安全和利用等都成了國防的重要任務。同時,當今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世界上出現的緩和趨勢以及其他各類矛盾的發展,使各主要國家之間的激烈競爭已從僅是政治、軍事的領域轉移到以經濟、科技人才為主的領域。以經濟、科技、人才素質、信息化戰爭能力為實力核心的綜合國力的全方位較量正在逐步代替爭奪軍備優勢的以軍事為主要手段的武力較量。由於當今世界形勢發展的上述因素,致使國防概念的內涵在原有國防概念的基礎上有了相應的演變和發展。“維護國家利益的安全”、“增強綜合國力”成了現代國防概念中新的內涵。因此,現代國防全部的內涵應該是:“保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國家利益安全,防禦外來武裝侵略和顛覆,增強綜合國力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當今世界形勢雖然趨於緩和,但戰爭的根源並沒有消除,局部戰爭從未真正停止過。應該看到,在當今世界上各國進行的包括軍事在內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激烈。今天世界上出現的和平,確切地說應該是以軍事、經濟、科技實力核心的嚴峻對峙下的和平。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侵略者雖然未對我國發動全麵的戰爭,但我國曆來周邊關係十分複雜,東北、西北、西南、南海諸島都不斷地發生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世界之所以40多年未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其主要原因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和遏止戰爭因素的不斷增長,推遲或從某種意義上避免了世界性大規模戰爭的爆發。我國建國後之所以沒有受到大規模侵略戰爭的危害,則是由於我們強大的國防、強大的軍隊和高速發展的經濟實力以及億萬被我們黨組織起來的人民對於敵人形成了強大的威懾力,而使侵略者不敢貿然下手的緣故。人類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強大的現代高技術化的國防威懾力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達到製約戰爭的目的。
“居安思危”這是前人用無數生命和鮮血的代價換來的警世格言。曆史上由於缺乏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而被敵人乘虛而入,導致喪權辱國,造成深重的民族災難的例子是很多的。人們不會忘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人由於陶醉於“凡爾登戰役”的勝利,自恃有經過多年營造的“馬其諾防線”而缺乏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終於在希特勒的“閃擊”下,全國300萬軍隊被解除了武裝,形成法國不戰而亡的悲劇。這樣的曆史教訓是值得深思和借鑒的。我們要做到安不忘危,治不忘戰,始終保持高度的國防觀念,並在這種觀念的驅使下,努力建設自己的現代高技術化國防,為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而努力。加強現代國防建設,軍隊責無旁貸,這是毫無疑義的。但僅此還不夠,因為我們的國防是全民的國防,是軍民高技術高度兼容的國防,保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利益安全,為保衛和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貢獻力量是每個公民神聖的責任和義務。自古以來,天下興旺,匹夫有責。在改革開放,加快現代化建設和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中,我們要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就必須認真搞好國防教育,為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加強現代國防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二、現代國防的內容
曆史進入20世紀以來,國防的基本內容已不僅是以軍事為主體,它已擴展到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科技以及國防經濟、國防外交、國防科技、國防教育等方麵。而且每個領域又都形成一門專門研究的學科,並各具其獨特的深度和廣度。現代國防建設涉及的範圍很廣,包括的內容很多。它包括:常備軍建設、後備力量建設、武裝警察部隊建設、武器裝備建設、國防科技建設、國防經濟建設、國防工業基本設施建設(其中又包括人防工程、國防交通、國防通訊、戰略後方基地等建設)、戰時動員、軍事科學研究、國防體製、國防教育、國防法製等等。這是單純的軍事國防的內容所不能包括的。現代國防的強弱程度也是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建設現代國防是全國人民的共同任務。增強綜合國力需要通過各行各業人們的努力工作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