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金唐唐惜之是高手。

一個人,容貌有俊醜,體型有高矮,衣著有奢儉,但一個人的氣度、氣質、氣魄,是旁人所仿不來、奪不去的!

氣度、氣質、氣魄,與容貌俊醜無幹,和體型高矮無係,同衣著奢儉無關。它是一個人意態、風度、舉止、神情全部寄托的精神。

當年,匈奴派使者來見魏王曹操,曹操以部將崔琰崔季掛冒充他代為接見,自己持著刀畢恭畢敬地站在崔琰的床頭裝作侍衛。崔琰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凜凜有大丈夫氣,穿上魏王衣冠,更是精神。事後曹操派人

暗向匈奴使者打聽對“魏王”的觀感,使者說:“魏王固然儀表出眾,可是那個床頭捉刀人,看來倒真像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哩!”

高手氣度,英雄氣魄,便想藏也很難藏去的!

寸金唐唐惜之是一個高手。

他雖矮小,但氣色並無卑瑣之相,臉容平和從容,目光雄警精焊。

他站在那裏,目觀四方,耳聽八方,淵停嶽峙,自有

一種名家氣象。

唐惜之是一個高手。

因為他並沒趁無情對決唐傷心時,暗算諸葛先生和金斯堡、唐月亮他們。

這等胸襟氣度、識見膽略,便已勝“唐鐵篙”輩不啻一籌了!

無情並沒小覷唐惜之。

他誠敬地向唐惜之揖手:

“晚輩成崖餘,鬥膽請前輩指教!”

無情坐在地上。

唐惜之微露笑意:

“適才,我說的那一段話,已想通了麼?”

無情:“我也不知有沒想對,現說出來請前輩指教。”

“不敢,請講。”

無情:“當今之世,大凡已占了一個位子的官要、名宿,自是已有了相當的權威。此種人說話、做事,如逢該說表態話時,這前一句話一定要客套一番的。這便是‘不敢!指教二字太客氣了!’的由來。而當他說這話時,內心的自認,便是‘德高望重,舍我其誰?’八字。‘忝為前輩’實是自認‘當為前輩’。這‘我們自知德高望,當為前輩’,正是此種人內心之寫照。抱有此心之人,所奉的定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之宗旨。壓抑晚輩、下級最力者,正是此輩!他們一旦看到有同僚、同輩或下級、晚輩前途無量,委實是不忍心,於是便以‘苦心婆心’‘良言苦口’‘春秋大義’來‘教誨教誨’你了,說你‘不從祖製’,‘標新立異’‘離經叛道、實在是‘左道旁門’、‘危哉險矣’!當須‘懸崖勒馬’‘與眾一律’才是。而你若聽了他們的話,那就什麼也幹不成了!······然而官場、文場、世途中,偏奉行此種做人道理者能左右逢源、上把上峰拍,下有下峰拍,儼然袞袞諸公、道貌岸然之明師了!這些人縱不學無術,但隻須熬出頭,熬到一定年齡、一定位子,自也可以此‘橫行天下’了!”

“小子妄議,未知前輩以為對否?可悟前輩奇語真諦?”

唐惜之長歎一聲:“世事暗弊,正在於此。公子慧心,倘能多多洞明世事、練達人情,秉持大誌,匡扶天下,則誠吾宋祚之延綿永傳之福!”

無情不由驚問:“前輩何出此言?”

唐惜之一歎:“世上幸有諸葛先生在,得以牽製、製衡蔡京、童貫等六賊,方使徽宗皇帝少做些禍延神州、殃及萬民的蠢事。然先生雖身修神仙之術,但終非千秋萬代長生。一旦魂歸道山,則天下大局,賴公子與四大名捕支持了!望公子異日請以天下安危為重!”

“前輩此言何指?”無情聽後心中一震。

唐惜之:“你難道不知我們唐家要殺諸葛?”

“據我所知,不但如此,其他六大奇門,也都在打暗害先生的主意。這且不說。便是世上再無人能害得先生,奈英雄老去何?!縱先生壽證期頤,百年後先生不在又如何?公子總不會因先生之去而偕逝吧?”

“這如棋世事,如此社禝如此國,還有待公子收拾。”“你,莫要為情迷、為仇迷,為一己之毀譽迷。休自輕,休要妄自菲薄。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山河一寸金!願公子惜之!惜之!”

唐惜之望無情,如良匠之望美玉,如良工之望棟梁,如良將之望雄兵。

目光,如許關愛如許熱!

無情很感動。

無情說:

“想不到迢遙蜀中,洶擾唐門,竟有如此期許小子、付小子以厚望的前輩!崖餘隻有努力去實踐前輩所說的話,以此殘軀,為國周旋了!”

“前輩既有如此高義情懷,何不留下襄助先生?唐門自蕭秋水唐方之事後,已是蕭條難振。況現在唐門人品蕪雜,魚目混珠,何必教小子辱沒了君子?”

唐惜之一歎,道:

“唐門的淪落,說來話長,以後再說罷。所謂兒不嫌母醜,犬不嫌家貧。不管如何,我總是唐門的人,忝為唐門弟子,不能不為唐門振興盡一份心力!”

“我,正與一批同門力圖肅整、重光唐門。”

唐惜之說到這裏,目光一肅,望著無情:

“話雖如此,我還得與公子戰上一戰。”

無情:“我理解。高明在前,我也正難舍此領教之機。”

唐惜之以指代刀,“剃”光了他的胡子:

“敝人為了韜光養晦,不讓別人見疑,留了這幾根滑稽的山羊胡子,平日也常說些顛顛倒倒的癲話,插科打諢,形同優伶。因此,在同門中得了個‘缺斤少兩寸金唐’的諢名。”

“今日麵對公子一戰,當以示真麵目,新麵目。不敢讓公子感到在下麵目可憎。”

無情深自一揖,肅容道:

“前輩如此待我,我當盡力一戰!”

唐惜之臉上起了雲深見山高的敬慕,眉毛一揚,笑道:

“能與四大名捕之首的無情全力一戰,唐某雖敗猶榮!”

唐惜之的臉上,有了“豪情一往劍可贈人”的豪邁之氣:

“我的暗器,就叫‘一寸山河一寸金、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寸金’!”

然後,他發出了

他的“寸金”!

唐惜之雙手往外一揮。

一十六對“鐵舔鐵”呼嘯而出,如左右兩軍翼營將士,得大帥軍令分馳戰場。

“鐵舔鐵”距無情一丈之外而飛繞成環,急嘯,不落,且愈轉愈快。

“鐵舔鐵”為鐵鑄的“舔鐵”,中空以穿風,大僅如盅。

(舔鐵為一種食鐵獸,狀若熊而小,以舌舔鐵,須臾便數十斤,即《爾雅》所稱為“貘”。)

(“鐵舔鐵”為仿鑄之袖珍“鐵貘”,中藏磁鐵可吸敵手所發暗器。)

然奇!“鐵舔鐵”竟不射無情,而隻在無情身外一丈六尺處飛成圓環,包圍無情!

唐惜之手再揮。

十八隻飛環飛出。

十八隻飛環介入繞無情飛繞的‘鐵舔鐵’飛行中,頓

令“鐵舔鐵”的飛行圓環緊了一緊,縮了四尺。

飛環與“鐵舔鐵”頓形成了一個陀螺形的圓環

環徑一丈二尺。

無情雙目一凝,注視帶著風雷激蕩之聲繞圍飛行的飛環與“鐵舔鐵”,端然不動。

一動也不動。

唐惜之又發出了

八支袖箭。

四把飛刀。

四顆鐵蓮子。

他每發一道暗器,都令暗器飛行的“圈”向裏縮緊一圈。

箭、刀、鐵蓮子發完,“圈”,距無情隻有五尺之距。這就是唐惜之的“寸金”!

他是把暗器布成了包圍,先從外圍切斷敵人逃竄可能,然後

層層緊逼。

一寸山河,

一寸金!

一寸光陰,

一寸金!

他的“每一寸山河”都一步步地爭來。

他的“每一寸光陰”都一寸寸地奪來。

因此他的“每一寸”山河與光陰都來之不易!

須知,要讓所有的暗器在空中飛轉而不停,是很耗內力的。

還得留神、聚氣防備敵手的反撲、

突擊!

不過,隻要他多得了一寸山河、一寸光陰,則敵手就少一寸空間、少一寸光陰。

敵手如被逼得隻能在狹隘的空間裏移動,那就騰挪有限,無法躲避他最後致命的暗器。

這就是“一寸山河一寸金”、“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暗器:

“寸金”的發法。

見暗器的包圍圈縮至五尺之徑。唐惜之猛一軒眉毫,喝道:

“著!”

一揮手,打出了五顆石子!

飛蝗石!

飛蝗石真如飛蝗,“嗤嗤”地激飛,以梅花型打向無情的五處要穴!

麵對飛蝗石射來,無情不動。

五顆飛蝗石緊貼無情頭、肩、胯飛過,僅差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