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章 “路路通”造反(1 / 3)

B市公安局副局長夏誠,是個充滿著傳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河北省交河縣人,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大地主。他這個從小嬌生慣養、錦衣玉食的大少爺,卻在一九三八年當了八路軍。那年他才十六歲,剛剛初中畢業。由於受進步教師的影響,他沒有繼續去升學,卻跟隨一批進步同學參加了八路軍冀南軍區的作戰部隊,在敵後根據地跟日寇打遊擊戰。

他機智勇敢,不論是偵察還是作戰,任務都完成得很出色。同年十二月,他剛參加中國共產黨不久,就被調到冀南軍區司令部當偵察參謀。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的時候,他是冀魯豫軍區司令部作戰科副科長。

這個年方二十三歲的副團級幹部,每次製訂作戰方案,總要親自帶領一批參謀到前沿去實地偵察,保證了作戰的勝利,也表現出非凡的才智和勇敢。

一九四八年B市解放以後,他從兵團司令部偵察科科長的任上調到市軍管會接管舊警察局,擔任偵察處副處長、處長,不久又被提升為副局長,並兼任局黨委副書記。他的得力助手、原偵察參謀關忠良,長期跟他合作,負責刑事案件的偵破。一九四八年解放軍接管舊警察局的時候,確實是“土包子進城”,兩眼一抹兒黑,什麼情況也不清楚。當時社會上非常混亂,刑事案件,反革命案件,一宗接著一宗,真是千頭萬緒,不知從哪兒抓起是好。夏誠請示了上級,經過甄別,從舊刑警中留下一批比較老實、能幹的人,再加上剛從軍政大學新分配來的一批學員,很快地就把社會治安控製住了。

按照上級的物指示,對舊警察的去留標準,除了有血債、有嚴重罪行、民憤極大的一律逮捕法辦之外,年老體弱的、巡長警長派出所所長以上的警官,一律資遣回籍或轉業,留下任用的,隻限於年輕有為、無重大罪行、思想傾向比較進步、表現比較積極、有造就前途的人。但是在應該轉業的警官中,有一個“二道頭巡長”,名叫劉建民,年紀隻有三十多歲,並非警官學校畢業,而是從巡警一級級提升上來的。這個人精明強悍,對管片兒內的暗娼、賭窟、賊窩等黑社會情況非常熟悉,外號人稱“路路通”。雖然當年也曾經接過他們的黑錢起過保護他們的作用,但是解放軍一到,他一方麵坦白了自己的受賄罪行,一方麵積極帶領關忠良等新上任的公安人員搜捕這些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渣滓,首先博得了關忠良這個東北大漢的喜歡和信任。遣轉舊人員工作開始以後,劉建民琢磨著自己不是要被資造,就是要被轉業,雖然照常積極工作,可是見到關忠良,總是心裏酸酸的,甚至眼淚汪汪的。關東大漢一者缺不了這個得力的耳目助手,二者也覺得人家這樣賣力工作,完了卻把人家一腳踢開,於情於理似乎都有些講不過去,沒等劉建民開口,他倒主動去向夏誠求情了。理由似乎也是很充份的:第一,城市貧民出身,普通中學畢業。除了集體參加過國民黨之外,並沒有參加過特務組織;第二,解放前當巡警、巡長期間,除了對黑社會人物有些輕微的敲詐勒索行為之外,沒有參加過搜捕共產黨和進步人士的行動;第三,解放後工作積極,搜捕黑社會罪魁能夠不顧情麵,有立功表現;第四,由他帶領逮捕的流氓、地痞、亡命之徒數量不少,這些人罪惡大的,判處死刑或無期了,罪行較輕的,判刑五至二十年不等,前一部分人如果越獄出來,後一部分人如果釋放出來,都有可能會找他報複,他在公安局工作,危險性還小些,如果轉業或資遣回籍,那危險性可就大了。有以上四條理由,再加上關忠良的再三勸說甚至願以身家擔保,夏誠終於被說服了。先對劉建民進行了多次表彰,然後以“成績顯著、工作需要”為理由,例外地把他留了下來,在二處當一名特別偵緝員,享受副科長級待遇。

一九五三年,黨內揭出了高崗、饒漱石反黨集團;不久,又揭出了潘漢年、楊帆反革命集團。楊帆本是個劇作家,解放以後卻當上了上海市公安局局長。為了掌握並肅清舊上海黑社會的殘渣餘孽,他留用了一批舊公安局的偵緝人員,其中有人出了一些問題,責任當然要由楊帆來負。傳達的文件中,這也是楊帆的反革命罪行之一。文件到了B市,盡管B市公安局留用的舊人員中並沒有出什麼重大問題,但是上級指示:為防患於未然,對所有舊人員都進行了一次清理:凡犯有小過小錯的,一律調出公安局外;凡是在二處做偵緝工作或已經提升到派出所副所長以上的幹部,則不是調到五處去管勞改犯,就是調到六處去管行政事務。

劉建民那時候已經是刑警隊的副隊長了,在四名副隊長中,盡管他的年齡最大,從事偵緝工作時間最長,經驗最豐富,地麵情況最熟悉,表現得相當積極,但因為他是舊人員,當然更不是黨員,所以隻能排在第四名,而且手中並無實權,大家隻是把他看成一部活字典、一張會說話的“聯絡圖”而已。好在隊長關忠良一直很信任他、器重他,把他看作是得力的參謀和助手,重大決策和行動,也都讓他參加,因此他在思想上倒沒有什麼負擔,工作依舊很積極。

隻是這一次清理舊人員,局裏怎麼也不同意把他留在刑警隊了。盡管他工作積極,誰能保證他不是偽裝的呢?盡管他曆史清楚,誰能保證他不是偽造的呢?盡管他精明強悍,但是對於這一路不可靠的人,能力越強,不也就危險越大麼?要是出了點兒問題,楊帆的覆轍,可就是前車之鑒:反革命集團的帽子,可是誰也不願意戴的呀!

盡管大老關十分舍不得這個得力助手,也曾經再三到夏誠麵前去為他求情,但是這一次比不得上一次,上一次是小事一樁,隻要夏誠點了頭就可以了;這一次卻是唯恐大禍之將至也,人人自危,夏誠不但不敢點頭,就是點了頭,上麵也通不過。不過總算看在他工作能力強,又沒有出過紕漏的份兒上,再加上大老關老磨嘴皮子,夏誠又做了許多工作,才把劉建民調到十三處去管治安。夏誠的想法是:刑警隊跟治安處關係密切,一方麵可以繼續發揮劉建民的才幹,一方麵也不辜負他五六年來的積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