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距離成功統一半島已然過去了整整三個月之久。在此期間,從大明派遣而來的各級官員紛紛抵達,他們帶來了先進的文化與製度。如今,所有的人都開始投入到學習漢語、書寫漢字的熱潮之中,以期更好地融入大明的統治體係。然而,對於那些冥頑不靈、不聽指揮之人,朝廷毫不手軟,一律將其拉入戰俘營,並發配至東北地區開墾荒地。
春回大地,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耕時節來臨。回首過去,那四十萬戰俘不辭辛勞地努力開墾,使得大明新增了多達兩千萬畝可耕種的土地。令人驚歎的是,平均下來,每名戰俘竟開墾出了足足五十畝之多的良田。
這一日,風和日麗,袁老滿麵笑容地來到禦前,躬身行禮道:“啟稟陛下!土豆和玉米種子已安全送達,不知陛下還有何其他旨意?”言語之間,盡顯恭敬之意。
經過這長達一年有餘的相處,這位原本出身農家的首領早已對當今聖上——張無忌心悅誠服。他深知,張無忌乃是一位心係蒼生、一心為民謀福祉的仁德明君。
隻見張無忌神情肅穆,指著腳下的土地,認真地向袁老詢問道:“袁老,依您之見,此處的土壤狀況如何?是否適宜種植各類農作物呢?”
袁老略作思索後,自信滿滿地回答道:“據微臣觀察,此地的黑土廣袤無垠且極為肥沃,實乃種植農作物的絕佳之地啊!不僅如此,若能合理規劃、精心耕作,想必作物的產量較以往還能提高約百分之二十左右!”
張無忌聞言點點頭:“封袁老為護國法師,專門負責農業方麵的事情,並且單獨劃出一個部門,由您袁老自己說了算。”
袁老一聽,趕忙跪地謝恩:“謝陛下隆恩,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厚望。”
張無忌扶起袁老,語重心長地說道:“袁老,如今國家的農業發展就全仰仗您了。朕希望在您的帶領下,百姓們都能豐衣足食,不再受饑餓之苦。”
袁老鄭重地點頭:“陛下放心,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此後,袁老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他精心挑選了一批有經驗、有幹勁的農民,組成了一支農業先鋒隊。
他們率先學習和實踐新的種植技術,然後再將這些技術傳授給更多的百姓。
在袁老的努力下,新的農作物種植麵積不斷擴大,產量也節節攀升。百姓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對朝廷的擁護也更加堅定。
然而,隨著農業的繁榮,一些新的問題也逐漸浮現。比如,農產品的儲存和運輸,以及如何平衡不同地區的農業發展等。
袁老再次來到禦前,向張無忌彙報這些情況。張無忌與袁老一起商討對策,製定了一係列的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