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1 / 2)

《韓非子傳奇》這部書稿,吳爺爺一個月前就已經發送到我的電子郵箱裏。我用一個通宵瀏覽了第一遍,忍不住又看了第二遍、第三遍。掩卷而思,生出不少感慨。

真正意義上接觸先秦諸子,是在三年前步入濟南外國語學校之後。學校開設了經典誦讀的課程,每天我們抱著又大又厚的《四書》搖頭晃腦地誦讀。為了應付考試,囫圇吞棗。前幾天再次拿起那本書,書中的內容早已忘記。不由得感歎:古典太久遠了,我們對古典知道得太少了,幾乎到了沒人給我們翻譯,我們看古典就跟看外文差不多的地步。而且,似乎也昭示了我們教育的失敗。《春秋》以及先秦諸子不用說了,就連近代的(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算起)文章,隻要是文言文,我們一概似懂非懂。放在過去,四書五經是每個孩子的啟蒙教育,如今卻落到《三字經》也要請著名教授到“百家講壇”上去講了。現在的學生整天沉迷在當今最流行的青春校園小說中,以韓寒、郭敬明為代表的少年作家成了大家追崇的偶像。校園小說用大量的筆墨描寫愛情,讓一大片追求浪漫的女孩子為之沉醉,紛紛效仿。也許是市場效應讓校園小說走上了暢銷書的前列,而經典的名家名作卻無人問津。這種巨大的落差也就造成了現在的學生每遇到一篇古文,都需要老師的仔細講解也很難精通的地步。作為一名初三的學生,現在被選入課本的古文竟然是抒情倫理的浮淺的美文,至於後來讀到“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的句子,竟一下子為之傾倒,並歎賞不已。真不知道是應該高興還是應該悲哀。

而這本《韓非子傳奇》,正可以打破人們對於久遠的曆史的隔膜,雖說這是一本曆史小說,卻因為是“傳奇”,也有一定的趣味性。我希望大家在讀這本集子的時候,可以不把它看作一本傳記、一本小說,而把它視作是作者獻給你們的另一種歌唱,韓非一生帶給你們的啟迪。

韓非可以算是一個曆史上的悲劇人物。他的思想雖然沒有像孔子的學說那樣得以推廣,卻是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維護封建統治的“極左思潮”,除了暴君秦始皇肯於、敢於全盤接受,其它國家,是沒人敢於接受、也不可能行得通的。韓非從小就生長在貴族世家,衣食無憂的生活和顯赫的地位,無形之中對他確立思想的基點施以很大的影響。他的學說所服務的對象不是百姓,而是君王,其法、勢、術等等舉措,都是以維護君王利益為核心的。可以說,富足的生長環境使韓非注定要成為統治階級利益的代表。也就應了一句古話:“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是極其重要的。”環境決定了一個人。

但僅僅沒有機會挨餓,還不足以讓韓非將宮廷政治與治國之術看得十分透徹。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懂得的事越來越多,韓非身上的王室血脈所賦予他的接觸和判斷韓國宮廷內部鬥爭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可以說,除去南下楚國拜荀子為師的幾年,韓非雖無官職,卻也一直浸泡在激烈的宮廷權力鬥爭之中。官員的邀功取寵、勾心鬥角,貴族的爾虞我詐,統統都進入了韓非的視野,人性的負麵很自然地在他的心靈中無限膨脹,並影響了他的哲學觀點。

而在他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又可以想到,整日忙於在名利場中奔走的父母的關愛何等的少,性格內向與嚴重口吃所受夥伴們的恥笑又何等的多,這一切,都似乎在擠壓著這位少年的心靈。因此,當“人性惡”這三個字從儒家大師荀子的口中說出來的時候,年輕的韓非能很快地將其與自己的人生經曆相印證,並且深信不疑。在他後來所寫的文章中,沒有人生的歡樂和舒暢,有的隻是算計人的刻薄和怕被人算計的恐懼。可以說,韓非為人生的算計和恐懼做足了思想準備:他的一生,都生活在算計人和被人算計的恐懼之中。隻可惜,韓非隻是一個理論家,操作起來卻不如李斯這個實踐家。最終還是算計不過人家,被人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