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開爐煉丹(1 / 2)

話說李皓辰帶著百名弟子回到虛無天地,並且成立了自己的修真門派昊天門,從此就在虛無天地中安心的修煉。

曾有弟子問過李皓辰,既然元靈神識如此厲害,為什麼還要教他們修真的法門而不是教他們元靈神識。李皓辰是這樣解釋的:元靈神識是太古神人的修煉法門,需要強大的肉體能力,而現在的人們身體本身的能力已經大不如太古甚至上古時代的人們,不能承受元靈神識修煉過程中帶來的反噬之力,如果李皓辰不是機緣巧合的被三大神器改造過自己的身體,恐怕早就爆體而亡了。

就在眾人在山穀中埋頭苦煉的時候,李皓辰卻對當日無當聖母拿出的小培元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的須彌界中有許許多多的上古靈藥,曾經給黃天他們服用過的仙蓮子就是其中之一,但是這樣服用,那些靈藥的功效頂多隻能發揮四層,浪費之大可想而知,但如果把幾種靈藥混在一起煉丹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用幾種靈藥煉成一種丹藥可以將那幾種靈藥的藥效完全的發揮出來,而且不會有太大的副作用。李皓辰以前想過煉丹,但是他不知道怎麼煉,也沒有東西讓他去煉丹,聽說煉丹是要用丹爐的。現在,在他看到小培元丹以後,他煉丹的心又動了起來。無當聖母是通天教主的親傳弟子,肯定係統的學習過煉丹,而且截教的煉丹方法絕對是修真乃至仙界的一流手段。既然已經同盟了,當然要資源共享。

李皓辰找到無當聖母,說明來意,無當聖母很爽快的把記錄著煉丹手法要領以及丹方的玉簡給了李皓辰,還把多寶道人煉丹的丹爐送給了李皓辰。

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李皓辰,如獲至寶般的找了件石室竄了進去,迫不及待的把神識探進玉簡,如饑似渴的讀了起來。

其實,李皓辰在大學讀書的時候,就已經讀過有關煉丹的書籍,也對煉丹有些許的認識。

煉丹,其實是古人向往長生的一種實驗活動。這種實驗活動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呼吸、吐納、導引、周天運轉等為手段的心理、生理煉丹術,又名內丹術,現代則多稱之為氣功術、道家養生功法等。另一類則以化學實驗為手段,旨在燒煉金丹、黃白,希圖通過服食它們達到長生。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外丹術。早在戰國時期,燕齊等地就流傳關於"神仙"的傳說,人們相信可以找到仙人,求得仙藥,服之長生。甚至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對此也篤信不疑。到了漢武帝時期,情況有所變化,武帝一方麵對派人外出尋求仙藥的活動樂此不疲,另一方麵也支持方士們人工煉製丹藥。據《史記

封禪書》記載,方士李少君對武帝說:"祠皂則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於是天子始親祠皂,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砂諸藥齊為黃金矣。"

提起煉丹就不能不提葛洪的《抱樸子》和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

葛洪,就是天庭四大天師之首的葛天師,他還沒有成仙的時候便"考覽養性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此外,又有"《神仙經黃白之方》二十五卷,千有餘首"(《抱樸子》內篇之《金丹篇》、《黃白篇》),從而寫出了名垂千古的《抱樸子》。葛洪的《抱樸子》的《內篇》對其前的煉丹術作了認真總結,把煉丹術士們為尋求長生成仙而進行的探索實踐理論化了,為後世煉丹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魏伯陽,也就是著《紫府秘錄》的魏化(此二人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個人,且當是一個人吧,我姑妄言之,各位姑妄聽之。),他被後人尊稱為"萬古丹王",他寫的《周易參同契》,五行相類,共三卷,其說似解周易,其實假借爻象,以論作丹之意。《參同契》所講的丹道學術,特別注重身心精神的修煉,他所指用於"返老還童"、"長生不死",至於最高解脫而登上仙位的丹藥,主要的藥物,便是人人自己所具備的精、神而已。即在修煉的過程中,也可以借用,或者必須借用外物的丹藥,那是為了培養補充衰竭而有病象的身心,使其恢複精、神的生命本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