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後起之秀——新型大炮(1 / 3)

縱觀戰場的對抗,我們會發現,武器所含科技水平較高的一方取勝概率要大。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在大炮的領域也出現了不少後起之秀。而且這些後起之秀在軍事的舞台上進行了一幕又一幕精彩的表演。

第一節夢幻武器——激光炮和激光製導炮彈

電影星球大戰中的人物,以激光劍為武器,威風凜凜,酷不可言。那麼,什麼是激光,什麼是激光武器,激光又是否能被應用到大炮上來呢?

1.激光武器的發展史

在現實世界中,激光武器已經悄然發展了幾十年了。激光又被稱為“鐳射”,是根據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製造出來的一種人造光。它的亮度瞬間是太陽的100億倍,是20世紀以來,繼原子能、計算機、半導體之後,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和“奇異的激光”。

激光具有定向發光、亮度極高、顏色極純和能量極大的特點。由於能量極大,溫度也就非常高,因此,人們很快就開始關注激光在軍事上的用途。

激光武器最大的好處,在於它是以光速來攻擊敵人的,根本沒有任何躲避或者反應的時間。激光的溫度極高,如果把激光射在炭塊上,半秒鍾內炭塊就會被加熱到9000℃以上;如果照射到鋼板上,我們會看到刺眼的白光,並且瞬間燒出一個洞來。所以說,激光炮的突出優點,就是在射擊時不需要考慮提前量,可以指哪打哪,百發百中。再者,就是沒有後坐力且操作靈活。

激光武器是一種利用定向發射的激光束,可以直接毀傷目標,或使之失效的定向武器。根據作戰用途的不同,激光武器可分為戰術激光武器和戰略激光武器兩大類。武器係統主要由激光器和跟蹤、瞄準、發射裝置等部分組成,目前通常采用的激光器有化學激光器、固體激光器、CO2激光器等。

激光武器具有攻擊速度快、轉向靈活、可實現精確打擊、不受電磁幹擾等優點,但也存在易受天氣和環境影響等弱點。到現在,激光武器已有30多年的發展曆史,關鍵技術也已取得突破。美國、俄羅斯、法國、以色列等國,都成功進行了各種激光打靶試驗。目前,低能激光武器已經投入使用,主要用於幹擾和致盲較近距離的光電傳感器,以及攻擊人眼和一些增強型觀測設備;高能激光武器主要采用化學激光器,按照現有的水平,今後5~10年內,可望在地麵和空中平台上部署使用,用於戰術防空、戰區反導和反衛星作戰等。

2戰術激光武器

戰術激光武器利用激光作為能量,像常規武器那樣,直接殺傷敵方人員、擊毀坦克、飛機等,其打擊距離一般可達20千米。這種武器的主要代表有激光槍和激光炮,它們能夠發出很強的激光束來打擊敵人。1978年3月,世界上的第一支激光槍在美國誕生。激光槍的樣式與普通步槍沒有太大區別,主要由四大部分組成:激光器、激勵器、擊發器和槍托。目前,國外已有一種紅寶石袖珍式激光槍,外形和大小與美國的派克鋼筆相當。但是,它能在距人幾米之外,燒毀衣服、燒穿皮肉,且無聲響,在不知不覺中致人死命,並可在一定的距離內使火藥爆炸,使夜視儀、紅外或激光測距儀等光電設備失效。另外,還有七種重量與機槍相仿的小巧激光槍,能擊穿銅盔,在1500米的距離上,燒傷皮肉、致瞎眼睛等。

戰術激光武器的“挖眼術”不但能造成飛機失控、機毀人亡,或使炮手喪失戰鬥能力,而且由於參戰士兵不知對方激光武器會在何時何地出現,常常會有沉重的心理壓力。因此,激光武器又具有常規武器所不具備的威懾作用。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中英國在航空母艦和各類護衛艦上,就安裝有激光致盲武器,曾使阿根廷的多架飛機失控、墜毀或誤入英軍的射擊火網。

3.戰略激光武器

戰略激光武器可攻擊數千千米以外的洲際導彈;攻擊太空中的偵察衛星和通信衛星等。例如,1975年11月,美國的兩顆監視導彈發射的偵察衛星在飛抵西伯利亞上空時,被前蘇聯的“反衛星”陸基激光武器擊中,變成“瞎子”。因此,高基高能激光武器,是奪取宇宙空間優勢的理想武器之一,也是軍事大國不惜耗費巨資進行激烈爭奪的根本原因。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與俄羅斯都分別以多種名義進行了數十次反衛星激光武器的試驗。

目前,反戰略導彈激光武器的研製種類,有化學激光器、準分子激光器、自由電子激光器和調射線激光器。自由電子激光器具有輸出功率大、光束質量好、轉換效率高、可調範圍寬等優點。但是,自由電子激光器體積龐大,隻適宜安裝在地麵上供陸基激光武器使用。作戰時,強激光束首先射到處於空間高軌道上的中繼反射鏡,中繼反射鏡將激光束反射到處於低軌道的作戰反射鏡,作戰反射鏡再使激光束瞄準目標,實施攻擊。通過這樣的兩次反射,設置在地麵的自由電子激光武器,就可攻擊從世界上任何地方發射的戰略導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