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1 / 2)

美國“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作為美國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它的誕生,是世界航空母艦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該艦曾一度以排水量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和作戰能力最強而被譽為百艦之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了繼續保持其海軍優勢,奪取海上控製權,實現其全球戰略目標,美國海軍采取了兩項果敢的措施:一是淘汰一批艦齡大、噸位小、性能差的航空母艦,封存或報廢大部分戰列艦;二是著手設計和建造一批載機多、性能好、適應現代海戰所需要的超大型航空母艦。故此,美國人於20世紀50年代相繼建成了“福萊斯特號”、“薩拉托加號”、“突擊者號”和“獨立號”等一批“超級”航空母艦。

1957年,蘇聯宣布成功發射了一枚洲際導彈。為了與蘇聯抗衡,美國海軍決定將核動力航空母艦列入1958年的造艦計劃。很快,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於1958年2月2日鋪設龍骨,1960年9月4日下水,1961年11月25日服役。

除了人力船、風力船等非機械動力船,大多數船舶都有煙囪和進氣道,“企業號”航空母艦是第一艘沒有煙囪和進氣道的水麵軍艦。

核動力裝置無需進氣道和煙囪,從而使整個艦內空間與外界完全隔絕,不會出現艦上的電子設備和天線受腐蝕的情況,艦載機的降落也更安全、更容易。因此“企業號”航空母艦上層建築的外貌與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上層建築也有很大的不同,上層建築的體積明顯縮小,線型簡潔明快,顯得更為緊湊和平整,艦橋呈方柱形,布局更為合理,更加符合指揮人員和航空人員的需要,艦橋頂部的天線再也無需躲避煙囪,可以全都布置在最佳位置上,顯得潔淨明晰。“企業號”艦內也聽不到蒸汽鍋爐鼓風機發出的令人煩惱的噪聲,艙室的空調效果好,居室寬敞舒適,並設有海水淡化裝置,使用淡水幾乎不受限製,這些都大大激發水兵的工作熱情。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為75700噸,滿載排水量為94000噸,長342.3米,寬40.5米,吃水11.9米,飛行甲板長331.6米,寬76.8米,主機功率205.9兆瓦,最大航速35節,續航力40萬海裏(20節/小時)。

該艦是當時最大的軍艦,即使時間過了40多個春秋,該艦仍是當今全球最長的軍艦,其艦長比巨型航空母艦“尼米茲”級超出近十米,且排水量並不小於前三艘“尼米茲”級巨艦。該艦艦員3215人(含軍官171人),航空人員2480人(含軍官385人),另有旗艦工作人員70人。該艦續航力相當於繞地球13周,燃料一次可使用10~13年,這在曆代航空母艦中是不可想象,且無需燃料艙,從而可裝載更多的飛機、彈藥、裝備。

在飛行甲板以下分為11層。向下第一層是下級軍官集會室、艦長休息室、高級軍官休息室以及軍官特等艙;第二層為戰鬥情報中心和空戰指揮中心、各種輔助艙、艦員住艙和修理設備間等;第三層設有各種辦公室、修理間、電池間、理發問和小賣部等;第四層為機庫甲板;第五層設有醫院、軍官特等艙、艦員艙、各種辦公室、廚房及餐廳、柴油機艙、電站和飛行員預備艙等;第六層設有住艙、機械問、軍士長廚房及餐廳、電工間、油艙、彈藥艙、配電板和輔機艙等;第七至第十層為主機艙和反應堆艙;第十一層為內底水艙和油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