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淞滬鐵路的興衰與淞滬抗戰(1 / 1)

淞滬會戰時,日軍侵入上海街道的情景

讓我們在閱讀1937年8月13日開始到11月12日結束的整整3個月的淞滬會戰的篇章之前,先翻閱到比 1937年還要早65年的1872年,即清朝同治十一年的這一頁。  1872年在中國現代史上是值得重視的,這是新興的洋務年代。這一年,英國商人美查在上海創辦了中國曆史最久的第一張中文報紙《申報》。這一年,一個叫陳啟源的南海人引進現代技術辦了一家繼昌隆繅絲廠,它開創了中國民族資本和機器工業的先河。也是這一年,李鴻章奏請清廷試辦上海輪船招商局。  這一年的盛夏,曾為曾國藩籌建上海江南製造局的容閎帶領中國第一批留學生橫渡重洋去美國求學,30個留學生中有一個人後來成為中國的鐵路之父。  就在30個留著小辮子的中國學生踏上美利堅的土地學習西洋文化的時候,美利堅在上海的勢力代表在上海北郊的吳淞組建了一家“道路公司”,他們宣稱要在吳淞至上海市之間,造一條“尋常道路”。他們故意隱瞞了興建鐵路的企圖。他們明白10年前的事,當美國和英國的洋槍隊協助清軍擊潰了江浙的太平軍後,他們乘機向李鴻章提出要求築造一條從蘇州到上海的蘇滬鐵路,李鴻章不敢做主,便與上海道台黃芳一起奏請同治皇帝。皇帝龍顏大怒,頒下聖旨稱:“築造鐵路乃奇技淫巧,不合大清祖宗成法!”  這一次的呈文既騙過了上海道台,又騙過了同治皇帝。於是,黃頭發、藍眼珠的美國人立即扛著沉重的測量器材,從閘北開始沿河南路橋、寶通路、天通庵,在江灣、張華浜一線架起標杆和三角架,勘測和規劃了1年。終因成本太高一時無法籌集到大筆款項,便將這項開創性的工程轉讓給了實力雄厚的英商怡和洋行經辦。  怡和洋行是靠一本萬利的鴉片貿易輸入上海的最大暴發 戶。接到籌建淞滬鐵路工程資料後,便立即聯絡另外一些英商,組成了“吳淞鐵路公司”。當年便委派美國人瑪禮遜為築路總工程師,並從英國運來了一批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龐大的鑄鐵機車和像房屋一樣的車廂來到上海。他們根據美國人勘測的線路征地打樁、填土築路。  沿線的鄉民像趕廟會一樣到工地旁看熱鬧。他們聽說外國人要修路,由原先的坎坷泥路修成平坦筆直的大路,而且挑土築路每天還能掙幾文的工錢,人人皆大歡喜。  路基壘成了,泥路上又鋪上雞蛋大小的石塊、石片。清廷的政府官員也來看新鮮了,他們驚訝路為什麼要高出地麵,他們看不懂路兩邊像山一樣一堆一堆的龐然大物是什麼東西。  “這是用來平整道路的機器。”極有紳士風度的英國人彬彬有禮地告訴說。穿著寬大官服的清朝官員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斜插在官帽上的一支支花翎隨著信以為真的主人也一齊認真地叩首。  路基上排起一根一根的枕木。中國的勞工覺得用這樣粗壯的木料鋪路實在可惜,他們認為這樣上好的木材應該製作門窗和農具。隨著上百人山呼海嘯,黑亮的鐵軌壓在四方形的枕木上,鋪設鐵軌的鄉民們不知道這樣的路上怎麼開汽車。  僅1個月就鋪好從閘北到天通庵的軌道。根據美國人瑪禮遜的指令,英國的工程師們指揮螞蟻般的中國人用繩索和撬棍,將山一樣重的火車頭撬上軌道,接著升火試車。當車頭的煙囪冒出金星般的火星,隨著震天動地汽笛長鳴,車輪鏗鏘鏗鏘地飛轉起來的時候,鄉民們嚇得抱頭亂竄,中國人哪裏見過這樣的場景?清政府的官員們這才如夢初醒地下令江海關道台馮俊光立即停車,理由仍然是“壞了祖宗的成法”。馮俊光不敢在洋人麵前傳令,他隻是小心地婉轉地告訴英國人,說附近鄉民害怕轟隆隆作響的聲音,怕要發生意外,央求洋人停工、停車。  英國人在口頭上答應考慮的同時,一麵繼續抓緊時間築路,半年後鐵軌鋪到了江灣。又過了4個月,路軌延伸到了長江口的吳淞鎮。  英國人修築這條十多公裏的鐵路費盡了精力,來自清政府的旨令他們不怕,包括兩江總督沈葆楨下令英國使臣威托瑪停開火車的照會,威托瑪隻用一句話就把沈葆楨頂了回去:“英商自行征地築路,與中國政府無關!”  英國人卻怕中國的老百姓。他們埋怨中國的官員“守舊”,他們說中國人“愚蠢”。因為沿線的老百姓經常聚眾起哄破壞築路,白天勘測好打埋好的路樁夜裏就被人拔走了。鋪填路基時常有一批一批的農民哭喊阻攔,說妨礙他們行走妨礙了他們灌溉。他們要求補償錢銀。有的鄉民堅絕不讓他們祖上傳下來的草棚茅屋和屋後的田園祖墳,迫得英國人隻好一次又一次改道。  更難對付的,是沿線那一批靠肩挑背扛或用獨輪車載客送貨為生的苦力們,他們一看這房屋一樣的車廂又能運貨又能載客且又快速又便宜,這不是斷絕他們生路是什麼?於是成群結隊、敲鑼打鼓到鐵路上扔工具、毀路基,弄得洋人們束手無策。  終於,火山又一次爆發!通車1個月後的1876年8月3日,中國第一條營業鐵路上發生了第一起被火車撞死的命案。死者是一位士兵,當咣當咣當的火車駛出天通庵路的站台時,為了跨越軌道,他與火車搶道,不幸喪生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