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於剿共的蔣介石
古北口是由承德到北平(北京)最近的關口古道,為北平、天津的門戶。其東長城由南而北,其西長城由北而南,形成正麵寬25公裏的突出部。古北口正居其中。口北為連續起伏的燕山,口南便是丘陵和平原。敵如占領該口,可直衝平津,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1933年1月,日寇侵占山海關、九門口以後,2月分兵三路進攻熱河。蔣介石在全國輿論的壓迫下,不得不調一部分所謂中央軍北上抗日。駐在徐州、蚌埠一帶的第25師(屬17軍建製)奉命於2月26日開始輸送,限3月5日以前在通縣集中完畢。駐潼關、洛陽一帶之第二師奉命於2月28日集中洛陽開始輸送,限3月8日以前到達通縣待命。在湖北花園孝感一帶的83師,於2月下旬集中漢口,3月上旬開洛陽(據說是為了對日寇保密,故在洛陽繞道),3月20日前後到達北平附近,3月25日集中密雲。獨立炮兵第4團、炮兵第7團、騎兵第一旅、重迫擊炮第一營及其他直屬部隊等,均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間,先後開到密雲。以上各部隊均歸第17軍軍長徐庭瑤指揮。此外,戰爭末期88師的一個旅曾開至北平待命。
當時北上抗日部隊在全國人民要求抗戰呼聲的鼓舞下,敵愾同仇的情緒很高,人人摩拳擦掌,準備效命疆場。就是一向熱心“剿共”的徐庭瑤,本來奉命到江西上饒擔任贛東清剿指揮的任務(該軍第4師正在上饒一帶“剿共”),也請求北上抗日,可見要求抗日已成全國人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