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家族連續幾代人充斥著黴運,在太祖楊景倉立家譜時,東北正處於偽滿時期,楊景倉在省警察廳擔任警尉補一職,負責收繳民間私藏的槍支。當時流傳著一句話,叫做“家有警尉補,強比做知府”那日子過的可謂逍遙快活。可好景不長,鬼子投降之後的第一個春節,有位叫藤田實彥的大佐放著好好的年不過,在大年初二的時候,領著一群已經向中國投降的RB軍人、戰俘、商人和那些準備紮根東北的RB民眾發起暴動,至於場麵之慘烈,與本故事無關,就不必多說。關鍵是楊景倉認為這是繼張勳之後又一次複辟,所以,想加官進爵的楊景倉也跟著參與其中,結果可想而知,死於亂槍之下。
楊景倉有八房姨太太,隻有老八給他生了個兒子,也就是二世楊萬全。楊萬全十幾歲就很懂事,清楚自己是楊景倉的唯一子嗣,如果楊景倉成了郡王,自己自然就是貝勒,還可能世襲爵位。
所以在楊景倉臨行前,楊萬全特意為他爹敬了壯行酒,並暗自祈求上天保佑此役勝利!結果,他爹不但沒封上王侯,卻成了RB人的殉葬品。
從此之後,八姨太和楊萬全這對母子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直到解放後才安頓下來。
1959年,是新中國成立後經濟最困難的一年,八姨太拿出壓箱底的寶貝換了兩碗小米做彩禮,給楊萬全娶了個叫王三花的老婆,轉過年生了娃叫楊成龍,也就是楊家的三世。家裏雖然窮點,不過生活的也算踏實安逸。
直到了1976年,所有的後賬都找來了,楊家人被紅衛兵扣上了“雙手沾滿了人民的鮮血”的大帽子,進行了左一番又一番的批鬥,楊萬全經不起折磨,最後用係腰繩在自家的茅廁裏上吊自殺了。
雖然楊萬全死了,不過好在三世楊成龍挺有出息,在生產隊時表現不突出,可到了改革開放以後,他開始大展拳腳,倒騰點什麼都能掙到錢,所以他不僅買了摩托車,還蓋起了二層小樓,成為村裏首屈一指的萬元戶。
楊成龍見識多了,思想自然也開放,打著自由戀愛的旗號,對鄉裏下派的一位汪姓的女教師死纏爛打,最後還真叫他癩蛤蟆抓住了俏天鵝,在鄉長的主持下,二人喜結良緣。
楊成龍對酒情有獨鍾,每天把該幹的事情幹完,剩下的就是喝酒,以至在一次酒後駕駛摩托車的過程中發生了意外。幸好,被一位路過的軍人救起,至此二人成為莫逆之交。救他的軍人叫許HN方人,義務兵,複原之後沒有離開這座城市,在當地找了一家磚廠工作,後來在一次重大事故中造成下肢癱瘓,打那以後就一直住在楊成龍家裏,由楊成龍養著他。
許河覺得,現在盡管衣食無憂,自己拄著雙拐也能生活自理,但是畢竟這麼個大男人住在一對年輕夫婦家裏多有不便,正當他思前想後準備回老家的時候,楊成龍的媳婦給楊家添了新丁,產下一子,此子見許河便笑,故而挽留住了許河。在楊成龍夫婦的請求下,許河給這孩子取名“楊易”,沒有什麼特殊含義,隻為叫著順口!至此,楊家四世也就是楊易來到了這個世界。
所謂故事,自然不是要把人家的祖宗十八代都挖出來細細的點評,咱們這裏主要還是述說楊易出生以後的事。
楊易滿月當天,村裏人紛紛前來祝賀,恭喜楊成龍喜得貴子。整整折騰了一天,到了晚上,筋疲力盡的楊家人早早地睡下。誰知淩晨兩點鍾的時候,突然發出山崩地裂般的巨響,一輛卡車從盤山道上衝下,直接砸在楊家的屋頂,最後連車帶瓦一起壓在了楊成龍夫婦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