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子 我為什麼要寫抗戰(1 / 2)

這二十年來,我主要做了兩件事情:一件是做暗訪記者,一件是尋找抗戰老兵。

尋找抗戰老兵的念頭產生了很久。早在1995年,那時候我還在機關上班,當時世界各大媒體都在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50周年,看著電視屏幕上那些歐美的“二戰”老兵們,戴著勳章,鶴發童顏,被鮮花和掌聲簇擁著,我就想,我們的抗戰老兵在哪裏?我想去看望他們。

後來,我做了一名流浪記者。

這些年,我先後采訪了數百名抗戰老兵和親曆者,現在,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已經默默謝世。甚至在臨終前,周圍的人也不知道這個老人曾經為了我們中華民族免於滅亡,而與日寇殊死抗爭,浴血奮戰。他們在沉默與淒苦中度過了餘生。

麥克阿瑟將軍說:“老兵永遠不死,他們隻是漸漸隱去。”

是的,我們的抗戰老兵永遠不死,現在,我們就要記住他們的名字和他們的事跡,並且代代相傳。

我所采訪過的抗戰老兵,有一部分晚景淒涼。他們當中,有人終身未娶,有人身有殘疾,有人被貧窮壓彎了腰。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戰爭故事,可惜一直不為人知。

我的外公就是一名抗戰老兵,他叫白朝定,曾和共和國少將丁本淳是戰友。丁本淳原名丁子鑒,外公不知道丁本淳是誰,他隻知道丁子鑒。他向我講起抗戰往事時,總是說丁子鑒怎麼樣,八路軍怎麼樣。外公曾和丁本淳將軍一起參加了紅軍,後又轉為八路軍,和丁本淳將軍一起從陝西轉戰到山西,與日本鬼子麵對麵廝殺,頭上留有日軍的刀傷,身上留有日軍的槍傷。新中國成立後,外公解甲歸田,躬耕隴畝,關心稼穡,15年前去世的時候,每月領取國家36元補助。

記得小時候我看到外公家有一把大刀,很沉重,我需要兩隻手才能提起來,而外公手持大刀,揮舞起來,虎虎生風。外公說,他過去的部隊裏,人人都會耍大刀,日本人看到大刀就害怕,這把刀砍下過日本人的頭。

外公身上一直有日軍的彈片,夾在骨縫裏,取不出來。這塊彈片折磨了外公一輩子,外公幹活一用力,身體就會疼痛。

在我的老家,像外公這樣的抗戰老兵曾經很多。幾十年前的戰爭年代,我的老家是國統區和解放區的交叉地帶,青壯年幾乎都去當兵了。那時候,沒有當兵的人會被人看不起,尤其是在抗日戰爭年代。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外公這些年紀的老人,經常會坐在夏夜的打麥場上,望著滿天星鬥,聽著夏蟲鳴唱,說起當年打鬼子的事情。可惜那時候我少不更事,沒有記住他們的話;等到我長大後,想要了解抗戰往事,外公他們卻都去世了。

為外公這些抗戰老兵寫一本書,是我的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