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伊相較,由於伊拉克直升機數量少,在使用上便沒有伊朗那樣大的規模和頻繁的出動率。但伊拉克卻使用前蘇聯的米-24D武裝直升機,成功地與伊朗的AH-1J攻擊直升機進行了一次空戰。那是雙方開戰3周年之後的第3天,即1983年9月4日,這時,兩伊激戰正酣,在伊拉克巴斯拉港前線,一架伊拉克的蘇製米-24D武裝直升機正在執行巡航任務,突然與一架美製AH-1J攻擊直升機相遇。米-24D迅速反應,緊急躍升,搶占有利的攻擊位置,其12.7毫米機槍搶先開火,AH-1J還未彳故出反應,就被擊傷,隨後墜毀。在直升機作戰史上,這次空戰成為直升機空戰的開先河之舉。
由於沒有直升機使用的經驗和與之相配套的作戰理論,不僅直升機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還給直升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在最初階段,雙方都不注意地麵防空,直升機毫無顧忌地在低空、超低空橫行,使地麵坦克蒙受了重大損失。但當雙方意識到這種缺陷並發展了地麵防空後,直升機部隊卻沒有隨之改變戰法,因而,在對方地麵防空火力的打擊下,數以百計的直升機又因此而落難。據不完全統計,在戰爭期間,雙方直升機共損失250架,即在雙方直升機總數中,每4架就有1架被擊落,損失之大令人咋舌。
在南大西洋的南緯51。40"·53。00"、西經57。40"·62。00",有一片由346個島樵組成的麵積為1.28萬平方千米的群島,島上駐有2000人。這個島距南美國家阿根廷最近處510千米,被阿根廷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距西歐國家英國1.3萬千米,英國稱其為福克蘭群島。這片群島的主權,是自15世紀以來英阿兩國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到20世紀70年代,由於地質勘查發現該島可能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其他礦藏,英阿關於該島主權歸屬問題的談判便進一步緊張起來。由於英國沒有更充足的理由證明該島的主權歸己,便想出一個讓阿根廷無法接受的建議,即:將該島主權移交阿方,但要阿根廷把該島長期租借給英國。阿方無法接受這種設想,在談判無果的情況下,於1982年3月28日秘密出兵,4月2日和3日,先後在阿根廷港和南喬治亞島登陸,從登陸之日起,正式爆發了英阿馬島戰爭,6月14日戰爭結束。這場戰爭一時轟動了全球,規模較大,海、空、陸戰倶全,頗具現代戰爭特點。
為贏得這場戰爭,英軍組建了一個龐大的混合艦隊,有3.5萬人參加與了戰爭,占其總兵力的8%。。
其中,參戰的各型船舶118艘共100餘萬噸;各型飛機約270架;地麵部隊計有:1個陸戰旅、1個傘兵團、1個步兵旅,共9000人。阿根廷利用距本土較近的優勢,動員了6.5萬人參戰,占總兵力的36°/。。其海、空軍主力基本出動,計有作戰艦艇和支援艦隻33艘共12萬噸;飛機200餘架;地麵部隊計有:1個陸戰旅、3個陸軍摩托化步兵旅,共約1.3萬人。英阿雙方各有優勢。
經過74天的交戰,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阿方共亡1000人,傷1300人,失蹤數百人,被俘1.2萬人;損失艦船11艘,飛機117架;耗資10億美元以上,間接損失20多億美元。英軍亡225人,傷777人,被俘210人;損失艦船16艘,飛機34架;耗資12億美元以上。根據日本《信使周刊》評估,雙方的直接戰爭費用高達638億美元,日均消耗8億美元;勞師遠襲的英軍損失更大些。戰爭英勝阿敗,但並未因此而結束馬島的爭端。
參戰直升機數量,英阿雙方大體相當。英方共有200餘架。阿方共150餘架。但由於阿方直升機多數為陸基起飛,限於航程,實際使用的很少。英方由於是遠涉重洋,因其直升機是清一色的艦載直升機。包括英國皇家海軍的1個“大山貓"MK2型直升機中隊,5個“海王”MK2/4/5型直升機中隊,1個“黃峰”MK1型直升機中隊,4個“威賽克斯”MK3/5型直升機中隊。此外,皇家海軍陸戰隊航空兵中隊的“小羚羊”和“偵察兵”式直升機、4架“支奴幹”直升機和一些“海王”捜索/救援直升機也參加了馬島戰爭。
馬島戰爭中,英軍直升機全部是隨艦行動。自到達戰區之曰起,這些直升機就在馬島及其附近海麵上空不停地奔忙,從空中運輸到火力支援;從防導攻擊到電子幹擾;從緊急救援到機降突擊,幾乎隨處可見“山貓”、“海王”、“小羚羊”、“黃峰”等不停地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