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間諜機構(3)(1 / 3)

錦衣衛的胡作非為,使朝野忿憤不滿,朱元璋自己也發現錦衣衛恃仗特權,嚴酷淩虐,勢力日大,於是在洪武二十年(1387)決定罷撤錦衣衛,下令焚毀刑具。但是時隔不久,明成祖朱棣奪得帝位後,為了鎮壓建文帝的臣下,又恢複了錦衣衛,並寵信錦衣衛指揮使紀綱。紀綱便又大行間諜特務活動,四處布置密探耳目,時時偵察或刺探,甚至栽贓誣陷,又使錦衣衛的恐怖特務統治死灰複燃。明英宗複辟後,更是利用縱容錦衣衛,“慮廷臣黨比,欲知外事,倚錦衣衛官校為耳目”。一直到(1644)明朝覆滅,錦衣衛這一間諜特務機構也隨之滅亡,前後時間達二百六十年之久。

明朝除錦衣衛這一間諜特務機關外,還有並稱“三廠”的東廠、西廠和內行廠。

明成祖朱棣奪取帝位後,一麵廢除洪武詔令不用,恢複了錦衣衛詔獄,一麵又於永樂十八年(1420)在北京東安門外設立了另一間諜特務機構,即東廠。其主要職責是“緝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並命親信太監為東廠提督。人們將錦衣衛和東廠並稱為“廠衛”。東廠人員都是從錦衣衛中挑選最狡猾最狠毒的特務來充當。有役長(也叫“擋頭”)若幹人,率有“番子”(偵探間諜的稱呼)數千人,分赴各官衙和各地從事監視和偵探。值得指出的是:朱棣在控製、駕馭間諜機構方麵,有其獨特的手段。他一方麵讓錦衣衛人員調入東廠,一方麵又暗使東廠提督監視錦衣衛,使廠、衛兩家互相牽製,不得擅權,並都單獨直接向朱棣負責報告,從而使朱棣得心應手地控製調動廠衛兩家為其服務。

明成化十三年(1477),明憲宗又設立了一個間諜特務機構叫西廠,由親信太監汪直掌領,其規模比東廠大一倍。汪直“分命諸校廣刺督責,大政小事,方言巷語,悉揀以聞。”汪直上任不久,朝野各地便深受西廠特務的監視、誣告、酷刑之苦,大學士商輅冒死上奏道:“近日伺察太繁,政令太急,刑網太密,人情疑畏,洶洶不安。蓋陛下委聽斷於汪直,而直又寄耳目於群小也。中外騷然,安得其無意外不測之變!”明憲宗表麵上對商輅大發脾氣,但內心對汪直的權勢開始提防。由於東廠太監提督尚銘不服汪直的指揮,便決定先發製人。他派“番子”暗中時時跟蹤偵察汪直的一些陰私不法行為,然後立即密告明憲宗,終於在成化十八年(1482)罷撤了西廠和汪直。

明武宗正德初年(1506),太監劉瑾在把持東廠的同時又恢複了西廠,並控製了錦衣衛,“廠衛之勢合矣”。1508年,劉瑾又秘密設立了另一個間諜特務機構---內辦事廠(簡稱內行廠),由自己親自任提督,其權勢淩駕於朝廷一切機構之上,錦衣衛、東西廠也都在內行廠的監視控製之下。明代的間諜特務機構至此達到頂點,劉瑾也因此被稱為“立地皇帝”,可見其權勢之大。

劉瑾操縱“三廠一衛”,對朝野進行了大規模的特務活動。“毛舉宮僚細過,散布校尉(即間諜),遠近候伺,使人救過不瞻”。間諜特務遍布全國各地,如水銀瀉地,無隙不入,被誣告冤死的官民達數萬人之多。譬如為明王朝立有汗馬功勞的兵部主事王守仁,因得罪了劉瑾,當場被拖下去痛打五十大板,並貶官流放至邊遠地區。心胸狹窄的劉瑾還是不放過他,暗遣內行廠“番子”在路上跟蹤窺伺王守仁,欲乘機刺殺他。王守仁絕望之下,隻好在深夜假裝投河自殺,留下了絕命詩,並浮帽子、鞋子於水上,這才擺脫了“番子”的盯梢,揀回了一條命。當時之人,聽見“內行廠”三個字,無不毛發聳然,驚恐萬狀。

明正德五年(1510),劉瑾與朝廷文武大臣的矛盾趨於白熱化。禦任監軍張永乘明武宗酒醉之時,單獨告發了劉瑾的謀反陰謀,促使明武宗下令逮捕劉瑾及其黨羽。當明武宗得知從劉瑾家中搜出了金銀珠寶數百萬、一枚偽璽及袞衣、玉帶、兵器等禁物,特別是發現劉瑾時時拿在手裏的扇子中竟藏著兩把微型匕首,明武宗大發雷霆,下旨將其押往詔獄審判。不久,劉瑾和他的親族十五人以及黨徒吏部尚書張彩、錦衣衛指揮使楊玉等全部被處死。西廠和內行廠也全都被撤銷。

明天啟年間(1621~1627),太監魏忠賢閹黨專政,間諜特務恐怖統治之禍亦隨之而來。魏忠賢派親信控製了錦衣衛和東廠,派出千餘名“番子”四處偵探,名為“打樁”,此外還勾結京城的流氓無賴,鼓勵告密,名為“打事件”。凡告發一件事,便付一定的賞錢,名為“買起數”或“買事件”。在朝廷各衙門中都派有東廠“番子”監督,名為“坐記”;凡拷訊重犯時,必須有“番子”到場監審,名為“聽記”。如“聽記”未到,則不得開審。官員不堪其苦,怨聲載道,“廠衛之毒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