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武器裝備大盤點(1)(1 / 3)

武器是人類技術發展的指標。原始人類的武器主要來源於自然界,即樹枝、石頭、獸牙等較為鋒利的東西,而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尤其是火藥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人類製造出了更加先進的武器,槍械、火炮的出現,結束了冷兵器時代,坦克、戰機、雷達的出現,則使人類進入更現代的戰爭。

武器與戰爭進程息息相關,並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一個時代的世界政治進程。所以,為了左右戰爭主動權,人們都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新式武器的研究中,從而也誕生了一些令人震驚的武器,核武器、生化武器、激光武器、次聲武器等等,當然一些武器因為有違人道而遭到人們的反對。

單兵作戰利器——槍械

牛仔的最愛——轉輪手槍

第一支真正意義的手槍是美國天才槍械師塞繆爾·柯爾特發明的轉輪手槍,也就是今天的左輪手槍。左輪手槍一般裝彈6發,每扣動一下扳機,射一發彈,同時轉輪向左轉一格,擊發下一發彈。我們在美國西部片中看到的美國牛仔,使用的就是這種轉輪手槍。

柯爾特左輪手槍自1835年美國的柯爾特發明轉輪手槍,至今已180餘年,轉輪手槍可謂是曆久不衰。到了20世紀初,左輪手槍逐漸成為警用和民用防身手槍,而自動手槍取代了左輪手槍,成為軍用手槍。

為什麼警察和平民防身仍用左輪手槍呢?因為左輪手槍相對於自動手槍有一個大優點:不卡殼。我們知道,由於火藥受潮等種種原因,有的子彈會“瞎火”,即發射不出去,自動手槍遇到這種情況就“傻眼”了,而左輪手槍隻需要再扣一下扳機,就可以“省略”這顆臭彈而擊發下一發彈,這在千鈞一發的決鬥中是相當重要的。雖然現在“瞎火”率為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但左輪手槍的這一優點仍深受人們喜愛,一些製作精美、威力巨大的左輪手槍更為收藏家所青睞,那些短小精悍的左輪手槍則是淑女名媛的防身利器。雖然左輪手槍已有100多歲了,但它仍寶刀未老,英姿煥發,與自動手槍一較短長。

但是,同左輪手槍相比,自動手槍也有自己的優點。它威力大,容彈多,裝彈快,可連續射擊,從而成為軍用手槍中的佼佼者。自動手槍中的名槍很多,主要有:德國的“毛瑟槍”、美國的“柯爾特”M1911A1、意大利的“貝雷塔”92F以及勃朗寧等等。

第一支軍用自動手槍——毛瑟1896型

毛瑟槍是自動手槍中的佼佼者之一。它由德國的毛瑟兄弟設計製作的。世界上第一支軍用自動手槍就是毛瑟1896型手槍。這個名字大家可毛瑟1896型自動手槍能有些陌生。但是它的另兩個名字,大家就都知道了——“駁殼槍”或“盒子槍”。在許多反映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影片中,八路軍和解放軍使用的手槍就是這種槍。這種槍的槍套為一個木盒子,接在槍把上就可以當卡賓槍用,故稱“駁殼槍”。它的威力大,射程可達150米。另一支聞名遐邇的駁殼槍是毛瑟M1932式手槍,也就是人稱“二十響大鏡麵”或“快慢機”的手槍,口徑763毫米,槍長320毫米,裝彈20發,可以打連發,一扣扳機就是一梭子子彈,威力驚人,火力猛烈,人稱“小機槍”,是深受指戰員青睞的武器,至今仍在一些第三世界國家使用,可謂手槍中的常青樹。

走向成熟的自動手槍

“柯爾特”M1911A1自動手槍第一支成熟的自動手槍是“柯爾特”M1911A1。它由天才的槍械設計大師約翰·勃朗寧設計,於1911年裝備美國部隊,至1985年被“貝雷塔”92F式手槍頂替之前,在軍界服務70餘年,深受美軍官兵喜愛,至今仍有軍官佩帶“柯爾特”,拒絕使用“貝雷塔”手槍。“柯爾特”手槍采用1143毫米口徑,是手槍中絕無僅有的大口徑,威力大於當今世界流行的9毫米口徑。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槍都是口徑越大殺傷力越大,但作為手槍用彈,在近距離還是口徑大的殺傷力大。“柯爾特”槍裝彈7發,槍長216毫米,重136千克,射程為50米。

當代手槍中的精品——“貝雷塔”92F

“貝雷塔”92F式手槍是由意大利“貝雷塔公司”設計生產的。意大利“貝雷塔公司”是一家曆史悠久的老牌公司,“貝雷塔”92F自動手槍由皮特羅·貝雷塔於1680年創建,曆經300餘年,長盛不衰,至今已形成手槍、衝鋒槍、自動步槍、霰彈槍等係列產品,產品質量可靠,造型富於美感,製作精細而聞名世界。“貝雷塔”92F口徑為9毫米,槍長217毫米,前端露出一小段槍管,形成其外形特色,扳機前部的護圈呈半月形,利於雙手握持射擊,槍把上有“貝雷塔”公司的徽標:三枝箭。裝彈量為15發,空槍重960克。“貝雷塔”92F手槍無論外形、質量,還是火力、精度,都堪稱當代手槍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