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疑戰

【原文】

凡與敵對壘,我欲襲敵,須叢聚草木,多張旗幟,以為人屯,使敵備東,而我擊其西,則必勝。或我欲退,偽為虛陣,設留而退,敵必不敢追我。法曰:眾草多障者,疑也。

【今譯】

凡是同敵軍對陣時,我方策劃要突襲敵軍,就必須選擇草叢樹林之地,插上許多旗幟,向敵軍顯示處處都有駐兵。這樣,調遣敵軍在東邊防守,我軍就襲擊西邊,這樣就必然得勝。如果我軍打算撤兵,就要假設陣營迷惑敵軍,我軍就可安然撤退,敵軍必定不敢追趕我軍。兵法說:在草叢中設置許多障礙,是敵軍的疑兵。

【戰例】

《北史》:周武帝東討,以宇文憲為前鋒,守雀鼠穀。時陳王純屯千裏徑,大將軍永昌公椿屯雞棲原,大將軍宇文盛守汾水關,並受憲節度。密謂椿曰:“兵者,詭道。汝今為營,不須張幕,可伐柏為庵,示有處所。兵去之後,賊猶致疑。”時齊主分兵萬人向千裏徑,又遣眾出汾水關,自帥大軍與椿對。椿告齊兵急,憲自往救之。會椿被敕追還,率兵夜反。齊人果以柏庵為帳幕之備,遂不敢進。翌日始悟。

【戰例今譯】

據《北史》記載:周武帝親率大軍東征,委任宇文憲為先鋒,進駐雀鼠穀。當時,陳王宇文純率兵駐守千裏徑,大將軍永昌公宇文椿駐紮在雞棲原,大將軍宇文盛守衛汾水關,都接受宇文憲的節製調遣。宇文憲秘密對宇文椿說:“用兵打仗是個詭詐多變的行動。你現在用帳幕搭營房,可砍些柏樹搭棚子,表示有人居住。等我軍撤走後,敵軍發現這些小屋仍會迷惑不定。”這時,齊王高緯分兵萬人向千裏徑前進,另派一部分兵力進汾水關,他親自率主力部隊同在雞棲原的宇文椿對壘。宇文椿把齊重兵壓境的戰情急忙報告給宇文憲,宇文憲便親自率援兵解救宇文椿。正遇上部隊就被打敗,齊軍急迫,周軍乘夜撤走。北齊軍看到北周軍搭設的那些棚子,以為內有伏兵,不敢再向前追趕。到了第二天,才發現上了當。

九十二、窮戰

【原文】

凡戰,如我眾敵寡,彼必畏我軍勢,不戰而遁,切勿追之,蓋物極則反也。宜整兵緩追,則勝。法曰:窮寇勿迫。

【今譯】

凡是作戰,假若我眾敵寡,敵方必然害怕我軍聲勢,不戰而逃,千萬不可追擊,因為事物達到極限會走向反麵。應調整部署,徐徐追擊,這樣就會勝利。兵法說:對待垂死之敵,不要窮追猛趕。

【戰例】

漢趙充國討先零羌,羌見充國兵至,羌虜在所久屯聚。懈弛,望見大軍,棄輜重,渡湟水。道隘狹,充國徐行驅之。或曰:“逐利行遲。”充國曰:“此窮寇不可迫也。緩之則走不顧,急之則還死戰。”諸校曰:“善。”虜赴水溺死者數百,餘皆奔潰。

【戰例今譯】

漢代,趙充國討伐先零羌,軍隊到了羌人所駐的地方。羌兵因長期駐紮此地,軍隊鬆弛,等到發現漢軍到來,便丟棄了輜重,渡過湟水逃跑。山路狹窄險隘,趙充國徐徐向前追趕。有人說:“追逐逃敵,越快越好,這樣太遲緩了。”充國說:“這是窮寇,不能急追。慢一點就各人互不照顧,追急了又會促敵死戰。”各軍校都說:“很對。”羌兵在漢軍的追擊下爭搶渡河,被淹死的有幾百人,其餘的都潰散逃命。

九十三、風戰

【原文】

凡與敵戰,若遇風順,致勢而擊之,或遇風逆,不意而搗之,則無有不勝。法曰:風順致勢而從之,風逆堅陣以待之。

【今譯】

凡是對敵作戰,假若遇到順風,就可順著風勢進攻敵軍;如果遇到逆風,也可出其不意去突襲他們,這樣就沒有不戰勝的。兵法說:如果是順風就順風勢進攻敵軍,如果是逆風就堅守陣地迎進來攻之敵。

【戰例】

《五代史》:晉都排陣招討使符彥卿等與契丹戰於陽城,為敵所圍。而軍中無水,穿井輒崩。又東北風大起,敵順風縱火,揚塵以助其勢。軍士皆憤怒,大呼曰:“都招討何以用兵?令士卒枉死。”諸將請戰。杜威曰:“候風稍緩,徐觀可否?”李守貞曰:“彼眾我寡,風沙之內,莫測多少,惟力戰者勝,此風乃助我也。”呼曰:“諸軍齊戰賊!”符彥卿召諸將問計,或曰:“敵得風勢,宜待風回。”彥卿亦以為然。右廂副使藥元福曰:“今軍饑渴已甚,若待風回,吾屬皆為敵有矣。且敵謂我軍不能逆風以戰,宜出其不意,急擊之,此詭道也。”符彥卿等乃將精騎,奮力擊之,逐北二十餘裏。契丹主奚車走十餘裏,追兵擊之,得一橐駝,乘之遁去。晉軍乃定。

【戰例今譯】

據《五代史》記載:後晉的都排陣招討使符彥卿等同契丹大戰於陽城,被敵軍圍困。後晉部隊又缺少飲水,想挖井取水,可一挖就塌。當時又刮起東北風,敵軍趁勢放火,並且揚起塵沙助長火勢。晉軍見此情景很憤怒,大聲呐喊:“都招討使為什麼不下令反擊?難道讓我們白白流血等死?”各位將士都紛紛請戰。都招討使杜威說:“等風勢緩和下來時,再觀察是否能夠出兵。”馬步都監李守貞說:“敵眾我寡。現在風沙彌漫,敵軍摸不清我軍實力,誰奮力作戰誰就勝利。大風恰好幫了我軍的忙!”他隨即對各位將士大聲呼喊:“各路將士齊心協力地出擊敵人!”符彥卿召集各位將士一起商議作戰計劃。有人說:“敵人風順,我軍應當等待風向變了再戰。”符彥卿也認為這樣穩妥,但右廂副使藥元福反對說:“目前我軍饑渴難忍,如果等風向改變後,恐怕都已成了戰俘了,而且敵軍此時認為我們不會逆風襲擊,我們就應該乘其不備去襲擊他。這就是用兵作戰的詭詐之處。”符彥卿聽了,率領精銳騎兵奮力反擊,把毫無防備的敵軍打退20多裏。契丹國王坐著奚車逃了十幾裏,眼看晉軍追兵衝來,慌得找來一匹駱駝逃跑了。後晉將士也停止追趕,撤軍回師。

九十四、雪戰

【原文】

凡與敵相攻,若雨雪不止,視敵無備,可潛兵擊之,其勢可破。法曰:攻其所不戒。

【今譯】

凡是對敵,假如相攻戰,遇到下雪不止的天氣,偵察確悉敵人沒有戒備時,那就可以偷偷派兵襲擊他。這樣,敵人的陣勢便可被我軍打破。兵法說:進攻敵人要乘其疏於戒備之時。

【戰例】

唐遣唐鄧節度使李愬討吳元濟。先是,愬遣將二千餘騎巡邏,遇賊將丁士良,與戰,擒之。士良,元濟驍將,嚐為東邊患,眾請刳其心,愬許之。士良無懼色,遂命解其縛。士良請盡死以報其德,愬署為捉生將,士良言於愬曰:“吳秀琳據文城柵,為賊左臂,官軍不敢近者,有陳光洽為之主謀也。然光洽勇而輕,好自出戰,請為擒之則秀琳自降矣。”鐵文及光洽被執,秀琳果降。愬延秀琳問計,答曰:“將軍必欲破賊,非得李祜不可。”祐,賊健將也,有勇略,守興橋柵,每戰常輕官軍。時祐率眾割麥於野,愬遣史用誠以壯士三百伏林中,誘而擒之以歸。將士爭請殺之,愬獨待以客禮。時複與語,諸將不悅,想力不能獨完,乃械祜送之京師,先密奏曰:“若殺祜,則無成功。”詔以祜還。見祐大喜,署為兵馬使,令佩刀出入帳中。始定破蔡之計,令祜以突騎三千為前鋒,李忠義副之;愬以臨軍三千為中軍,李進誠以三千殿為後軍。令曰:“且東行。”六十裏,夜至張柴村,盡殺其卒,敕士少休。令士卒食幹糧,整羈靮、鞍鎧、弓刃。時大雪,旌旆折裂,人馬凍死者相望,人人自謂必死。諸校請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吳元濟。”眾皆失色。相泣曰:“果落李祜奸計。”然畏愬莫敢違。夜半,雪愈盛,分輕兵斷賊朗山之援,又斷洄曲及諸道橋梁,行七十裏至懸瓠城。城傍皆鵝鶩池,愬擊之以亂聲。初,蔡人拒命,官軍三十年不能至其城下,故蔡人皆不為備。祐等攀城先登,眾從之。殺守門者,而留擊柝者,納其眾城中。雞鳴雪止,遂執元濟,監送京師,而淮西悉平矣。

【戰例今譯】

唐憲宗派遣唐鄧節度使李愬率軍討伐割據淮西鎮而與朝廷對抗的吳元濟。開始,李愬派部將馬少良率2000餘騎兵巡邏,路遇敵將丁士良所部,雙方交戰,活捉丁士良。丁士良是吳元濟的一員猛將,經常率兵在東部邊沿騷擾,眾將恨他而請求挖他的心,李愬同意了。但丁士良麵對死亡卻毫無懼色,李愬看到後立刻給他解開繩索。丁士良因此而表示願以盡死效力來報答李愬的救命之恩。李愬則任命他捕捉生將。丁士良向李愬建議說:“吳秀琳現在據守文城柵,他所處的地位如同吳元濟的一隻左臂;朝廷軍隊之所以不敢靠近他那裏,是因為有陳光洽為他出謀劃策。然而,陳光洽卻是個勇敢但很輕率,喜歡親自出戰的人,請允許我前去把他抓來。這樣,吳秀琳將會不戰而自動投降了。”等到鐵文和陳光洽被丁士良活捉過來以後,吳秀琳果然不戰而投降了唐軍。李愬請來吳秀琳問以征服吳元濟的計策,秀琳回答說:“將軍如果一定要擊破吳元濟的話,沒有李祐不可。”李祐,是吳元濟的一員健將,既勇敢又有謀略,他長期守衛在興橋柵,每次作戰總是輕視官軍。此時李裙正率兵於田野裏收割小麥,李愬於是派遣部將史用誠帶領300名壯士埋伏於附近樹林中,把李祐活捉而帶回軍營。唐軍將士都爭著請求把李祜殺掉,但惟有李愬以待客之禮款待他,並經常與他交談,其他將領對此都很不高興。李愬考慮到單憑他個人力量無法保全李祐,於是便給李裙戴上刑具派人押送京師長安,此前先秘密寫好奏表呈送唐憲宗說:“如果殺了李祜,平定淮西就會前功盡棄。”憲宗閱表後,立即下令將李祜送還李愬。李愬見李祐已經安全回來非常高興,立即任命他為兵馬使,並且準令他可以佩戴腰刀進出自己軍帳。正式製定了奇襲蔡州的戰略計劃。於是,李愬命令李祐率領號稱“突將”而擔任衝鋒陷陣的敢死隊3千人為前鋒,李忠義為副將;李愬與監軍率領3千人為中軍主力;李進誠率領3千人為後軍擔任後衛。部署停當以後,李愬下達命令說:“隻管向東前進!”唐軍東行60裏後天已黑了,進至張柴村,將該地守軍全部殺死,然後命令部隊就地稍事休息,吃些幹糧,整理好馬籠頭、馬韁繩、馬鞍子以及鎧甲、弓箭、兵刃等武器裝備。當時,天正下著大雪,凜冽刺骨的寒風刮得軍旗破碎,凍死的人馬隨處可見,唐軍人人都認為此番必死無疑。這時,眾將校請示下一步行軍方向,李愬明確而堅定地說:“到蔡州去取吳元濟的首級!”眾人聽後大驚失色,相對哭泣說:“咱們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計了。”可是,於大家害怕李愬,所以沒有敢於違抗命令的。到了半夜時候,雪下得更大。李愬這時一麵派遣一支輕裝部隊南下切斷朗山敵人增援蔡州的道路,一麵出動部分兵力北上卡住洄曲和其他通往蔡州的道路上的橋梁。又走了70裏,進至蔡州城下。該城旁邊都是飼養鵝鴨的池塘,李愬叫士兵擊打池中的鵝鴨,讓它們發出叫聲以掩蓋唐軍行進聲響。最初,從吳少誠占據蔡州對抗朝廷命令以來,唐軍已有30多年不能進至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毫無戒備。李祐等率軍首先登上城牆,部隊緊隨其後,殺死了守衛城門的敵兵,隻留下打更人繼續敲梆報更,然後打開城門,唐軍全部進入城中。到雞鳴天亮之時,雪已不下了,終於活捉了吳元濟,並用囚車押往京師長安。淮西地區完全平定。